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28周年,由中國銀行(香港)資助、朗晴慈善統籌主辦的「碳中和行動倡議」以及「低碳及可持續發展設計比賽」的得獎作品介紹會於6月28日隆重舉行。來自香港及澳門多所中學的優秀學生在活動中聚首一堂,展示他們在碳中和倡議、服裝設計及空間設計領域的創新作品,展現年輕一代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與實踐。

政商學界齊聚 共倡環保理念
活動於下午3時正式開始,朗晴慈善主席麥樂嫦女士表示今年三月為中學生組織的工作坊及在深圳、珠海舉行的交流活動很有成效。今年近百名中學生組隊參加是次徴集活動,顯示青少年對碳中和的認知有所提升。
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博士, JP在致辭中表示:「非常樂見學生們從多方面探索碳中和的問題。從理論到實踐,從生活所需到新質生產力,從室外設計到每一件產品,都反映着學生們對應對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的熱誠。期望每位學生都能繼續互相學習,把綠色文化融入生活中。」

在「碳中和行動倡議」組別中,三組得獎學生分享他們的減碳方案。冠軍得主是香港真光書院的伍穎姿,同學以《衣、食、住、行》為題,提出具體的個人減碳行動指南,呼籲大眾從生活細節入手。亞軍是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的文鈺、周鳴華、徐靖宥,他們透過《減碳大豆活動》推廣植物性飲食,減少碳足跡。季軍得主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的尹柏熙則聚焦校園,設計《校園減碳行動:由綠色飲食開始》,鼓勵學校食堂提供每周素食餐單。
低碳設計比賽:創意與環保並重
比賽分為「低碳及可持續發展服裝設計」和「室內及戶外空間設計」兩大組別,學生們運用回收材料、再生能源等元素,展現驚人創意。
服裝設計組冠軍由澳門培正中學的陳傲澄憑《重生之環》奪得,作品以新研發的環保物料製造超時尚服飾,傳達「循環再生」理念。亞軍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的黃文浠,同學在作品《呼吸》中,以數據視覺化設計提醒大眾正視碳排問題。季軍作品是《織憶重生》,由明愛聖若瑟中學的韓柏熙和翁啟淪將舊衣改造為功能性服裝,賦予廢物新生命。
空間設計組方面,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甘栢喬的《植物太陽能永生電子長凳》展現了綠色植物與太陽能充電功能,榮獲冠軍。亞軍作品《Verda》是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林芷晴和餘曉桐的作品,同學用心為自己的校園打造模擬自然光的室內空間,提升節能效益。季軍是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陳穎芝、黎倍孜和葉詠詩的團隊,同學以《WE LIVE A GREEN FUTURE!》設計青少年共享生活空間,展現對未來生活的想像。
活動圓滿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