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從境外招商引資,強化競爭力。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昨日公布,該署2023年1月至今年上半年期間,共協助1,301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較2022年施政報告的績效指標高出15%。該些企業在開設或擴展業務的首年,為香港帶來約1,684億港元的外來直接投資,並創造19,136個新增職位,亦分別較績效指標高出近1.2倍及25%。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雖然美國單方面破壞過去數十年的貿易慣例,香港面對地緣政治等外圍因素挑戰,但香港最擅長的事情是轉危為機,相信只要堅決保持自由港地位,有助於吸引避險資金。投資推廣署將進一步推動香港與海內外市場聯動,致力深耕歐美北亞等傳統市場,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劉凱旋指出,該1,301間落戶香港的企業中,內地企業佔48%,是所有國家與地區中最多,其次是美國、英國、新加坡及加拿大。
她解釋,過去數年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的內地企業增量與增速比任何國家或地區更快,因此在快速增長後的佔比相對較高。
她預期在國家鼓勵企業出海的政策下,香港繼續是企業首選的跳板,未來內地企業來港數量會持續增加。
她指出,投資推廣署的招商引資工作縱貫產業領域,匯聚政策導向,緊扣近年施政報告重點措施,「例如低空經濟、烈酒貿易,以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等。我們亦協助內地企業借港出海,以及進一步推廣香港作為區域貿易與高端物流樞紐的優勢,繼續肩負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發揮『雙向跳板』、內聯外通的樞紐角色。」
上半年助380內外企在港開拓業務
單計今年上半年,投資推廣署共協助380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香港開設或拓展業務,按年增加18%;相關企業在開設或擴展業務首年為香港帶來直接投資391億港元及新增8,165個職位,亦分別按年增長2%及1.3倍。
劉凱旋表示,該署未來將聚焦金融服務與金融科技、創科、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以及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四大策略產業;同時致力推廣香港「可感知、可體驗」的軟實力,推動文化出海,向全球展示香港的魅力以吸引投資,帶動一連串產業發展,積極推廣香港作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平台。
她並透露,有準穩定幣營運商正與投資推廣署金融團隊洽談未來落戶香港的機會,預料《穩定幣條例》於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後不久,將有相關企業落地。
今年是投資推廣署成立25周年,該署累計協助來自全球各地逾7,700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涵蓋金融、創科、專業服務、可持續發展等多元領域,共創造逾9.5萬個職位,直接投資金額累計逾4,400億港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