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學怡)清真旅遊權威機構「新月評等」上月公布的最新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顯示,香港在穆斯林友善旅遊目的地(非伊斯蘭合作組織)的排名升至第三位,並同時獲選為最具潛力的穆斯林友善旅遊目的地,反映香港的清真市場有龐大機遇。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昨日向傳媒表示,香港有不少發展清真產業的優勢,若能建立完善的清真認證互認機制,將能更便利貿易及拓展市場,亦可令內地企業透過在港認證繼而打入國際市場,同時可協助伊斯蘭國家產品進入內地市場,促進雙向貿易成長,增強香港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的樞紐功能。她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爭取標準化定權、強化清真物流標準、以及建立清真仲裁中心等,期望能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清真產業標準制定中的參與度及話語權。
容海恩表示,完善的清真認證體系將吸引全球清真企業、認證機構及相關服務企業集聚香港,形成從原料供應、生產加工、認證檢測到貿易流通的完整產業鏈。因此,她建議特區政府與GCC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等國際清真標準組織共建「東亞—中東互認框架」,同時研究發展「清真+ESG」複合認證體系,把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清真認證標準,滿足國際市場對永續發展的要求,提升香港清真產品的競爭力。
倡設原料「雙溯源」 保供應符清真標準
她建議,特區政府可聯同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建立清真原料「雙溯源」體系,確保原料的供應符合清真要求及食品安全標準,同時建立跨境生產認證「一站式」服務平台,整合原料供應、加工、物流資源,實現跨境生產認證協同,為企業提供便利的認證服務。
香港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亦是國際上領先的仲裁機構之一。隨着清真產業逐步建立,容海恩建議,特區政府推動建立清真仲裁中心以協助解決與清真相關爭議,讓相關產業鏈得以更完善地發展。
她舉例指出,可考慮調整目前HKIAC規則以符合伊斯蘭機構會計與審計組織(AAOIFI)的標準,「該標準已被伊斯蘭國家廣泛採納,若能符合,將為仲裁員作判斷時提供合規的依據,確保裁決的有效性,亦能增加國際認可度。」
港可育伊斯蘭金融糾紛仲裁員
她續說,香港目前仍缺乏伊斯蘭教法的專家,因此建議短期可引入更多伊斯蘭學者及精通伊斯蘭金融糾紛的仲裁員;長遠而言則可加強培訓相關行業的專家,「政府可與香港大專院校合作開設清真認證與產業管理專業課程,培養兼具伊斯蘭教法知識與食品科學的複合型人才。」
為更好統籌協調香港清真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容海恩建議研究成立專門負責清真產業的部門,並研究讓香港品質保證局增設清真認證專責部門,專門認證清真產品,以提升認證的專業與權威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