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 木
火車抵達湛江西站,已是傍晚8點03分。到酒店辦好入住,就快到9點了。好在曉東兄的三位中學同學在旁邊飯店備好了接風宴,飯菜已上桌,大家並不着急。席上,除了斑魚、海螺、生蠔等特色海鮮,讓我印象最深的,竟是那碗鮮香的雜魚湯。
吃飯有大餐和小吃之分,大餐有檔次,但小吃更親切。雜魚湯可以說是海鮮裏的小吃,用料並不多麼高檔,但食材必須新鮮。做一窩地道的雜魚湯,通常四個步驟:一是配魚,挑選金鯧魚、黃花魚、柴狗魚、泥鯭魚等小海鮮,按一定比例搭配;二是煎魚,鐵鍋燒熱倒油,爆薑絲,下魚煎至兩面金黃;三是煲湯,將煎好的魚移至砂鍋,以清水滾開,轉小火煮20分鐘左右,湯汁呈奶白色,撇去浮沫。四是調味,加上鹽、胡椒粉、香菜、葱段,滴入少許香油和料酒。為了提升鮮味層次,有的還在熬湯時適當加些五花肉或瘦肉。
在粵菜三大菜系裏,除了以山地農家特色見長的客家菜外,主打海鮮的潮州菜和廣府菜都有雜魚湯。不過那兩家的雜魚湯,都不如湛江雜魚湯地道。而且,不光是雜魚湯地道,湛江菜的其他菜品也別有風味,我始終認為應另列為粵菜第四大菜系。湛江菜又名粵西菜,亦稱高涼菜,主要流行於湛江、茂名、北海一帶。相比而言,潮州菜十分講究,主要菜品如凍魚凍蟹、獅頭鵝、牛肉丸等,勝在工藝複雜;廣府菜兼容而貴氣,以鮑參翅肚、斑魚龍蝦、老火靚湯等大菜見長;客家菜出自山鄉,食材多元,調料用得足,口味偏重;湛江菜卻無處不體現它的原汁原味、粗料精製、生猛鮮香。湛江菜帶有一股子天然的野性,在粵菜中獨樹一幟。這好比雷州文化,並列於潮州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是嶺南文化大家族中桀驁不馴的存在。形象地說,湛江菜如同奔放的唐詩,潮州菜恰似婉約的宋詞,客家菜好比隨性的元曲,廣府菜則是內容豐厚的明清小說。
究其原因,首先是湛江地形三面環海,各種野生海產品每日直達餐桌,讓人有一種「即捕即食」的極致新鮮體驗。同時,湛江農耕文明悠久,培育了不少優質畜牧食材:走地三黃雞皮脆肉嫩、雞味濃郁,徐聞黑山羊、雷州黃牛肉韌中帶嫩、回香持久。湛江菜還敢於使用一些特別食材如沙蟲、泥蟲以及各種粗糧等,透出滿滿的野趣和豪邁。並且,湛江菜的製作講求原味至上,不用濃醬重料,以白灼、清蒸、鮮煎、鹽焗為主,而沙薑、蒜蓉、花生油調製的蘸碟更是個中靈魂,突出了食材的本味,體現了返璞歸真、大道至簡的烹飪哲學。
吃完晚餐,大家意猶未盡。走出餐廳,但見一輪滿月掛在天際,深邃的夜空顯得格外高遠。掐指一算,當天正是農曆十月十五。嶺南與北方不同,暑熱退得慢,雲層濕度大,好月色通常不在中秋,而要推遲兩三個月,才是賞月的佳期。我們入住的酒店,正處在金沙灣的C位。月影映入一灣碧水之中,銀光點點,與灣畔火樹銀花相互映襯,直入化境。
金沙灣觀海長廊是一個400多畝的大型濱海公園,也是一個大型的天然海濱浴場。月色把金沙灣的壯美蒙上一層薄紗,隱約可見高大的白色沙丘、碧綠的椰林與藍色的大海奇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海洋大漠風情畫。熙攘的人流中,海風帶着一點新鮮的鹹腥,吹過沙灘上的小吃攤,醞釀出濃濃的煙火氣。
湛江灣舊稱「廣州灣」,自古以來就是一片寄託着懷念和夢想的地方。聞一多在《七子之歌·廣州灣》中這樣吟詠:「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寥寥數語,道盡了湛江的地理要害和歷史滄桑。
雷州半島作為全國三大半島之一,地處中國大陸西南端,宛若巨大的錨插入南海之中。它西瀕北部灣,東臨湛江灣,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東海島和硇洲島位於湛江灣中心水域,1899年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兩島被劃入法租界,租期99年。如今,硇洲島上還存有當年所建法國公使署、警察署及燈塔遺蹟。硇洲燈塔是世界三大水晶磨鏡燈塔之一,與倫敦燈塔、好望角燈塔齊名。
以前沒有想到,湛江法租界的故事,竟與香港的歷史有關聯。當初,清政府租借給法國的土地只是硇洲島上一片約20平方公里的區域,但法國通過武力擴張,將租借範圍擴大到2,000多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518平方公里。這大大刺激了英國的野心,英國政府根據所謂最惠國待遇,強租新界地區,租期也是99年,使港英殖民統治範圍擴大了8倍。
往前追溯,東海島和硇洲島這片水域,是南宋末代王朝逃亡路上最遠的落腳點。1277年,宋端宗趙昰病逝於硇洲島,少帝趙昺即位,改元祥興,升硇洲為翔龍縣。島上有宋皇井、宋皇村以及簡陋的皇室行宮遺址,從中可以想見末代王朝避難地的大致模樣。站在這片遺蹟前,我有些疑惑:既然都逃到這樣的天涯海角了,幹嘛不憑借粵西交通閉塞和瓊州海峽天塹,或據守雷州半島,或退守海南島,非要折返珠三角,落得全軍覆沒、十萬蹈海的下場?
在東海島、硇洲島東北方,還有一個由若干小島連綴而成的南三島。這三個大島與周邊數十個島、嶼、洲一起,共同構成湛江港的外圍島鏈,成就了一片獨具魅力的海上文旅勝地。如今,這裏不但以其特有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稟賦吸引無數中外遊客前往觀賞體驗,而且隨着海洋產業的興旺和相關文旅項目的引進,日益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試驗田,獲得中央和省裏高度肯定。
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湛江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海防城市。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輔相成,給湛江的發展進程打上了深刻烙印。湛江以港立市,俗稱「港城」,此次走訪的都是民用品生產企業以及大學、研究所、博物館等,耳畔卻不時響起《軍港之夜》熟悉的旋律: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着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遠航的水兵多麼辛勞/待到朝霞映紅了海面/看我們的戰艦就要起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