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志軍(號:大郡)
在大學期間,有兩門課我和同學們都記憶猶新,通過課程,我們體會到了藝術學科所涉獵內容的博大和寬廣。
一門是解剖課,我們學習到了人體肌肉和骨骼的許多知識,了解到了人體有206塊骨頭和639塊肌肉,也初步理解了不同肌肉的功能。為了讓同學們加深印象,有一天下午,全班同學被劉培亮老師帶到了生物系標本館。記憶中那是第一次看到真人的骨骼,看到人的骨骼形狀,還有幾具完整的成人體骨骼標本,當時因為坐椅不夠,我便尋了一個長方形的大方台,坐在上面,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對骨骼在運動中的變化和着衣狀態下產生的衣紋有了深刻的印象。正在這時,老師走過來,對我說︰「你,下來!」同時也叫全班同學圍過來,然後按了牆上藍色的按鈕,方台頂蓋打開,原來櫃子裏是滿滿的液體,接着劉老師又按了一個綠色的開關,液體波動,一具完整的人體標本浮上水面,同學們一陣驚呼,我也被嚇得頭皮直發麻。劉老師打開皮膚的繩結,露出了皮下的肌肉組織,為我們介紹了腿部和腹部、臂部的肌肉運動變化對骨骼產生的作用。教導我們了解人體肌肉骨骼的運動變化,才能夠很生動地畫出人物的動態和神情,晚上回到宿舍,想起白天的經歷,我還心有餘悸,但同時,這些課程為日後的藝術追求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另外一門課是藝術鑒賞課,藝術鑒賞課的老師是侯耀庭老師。每次上課他都用幻燈片為我們深入解讀一幅幅世界名畫。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國畫家喬治·修拉的作品《修拉之死》,修拉因其在繪畫點彩技法創新而聞名。其次,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作品《吶喊》,這幅作品被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在無垠宇宙面前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倫勃朗·梵·萊西是17世紀荷蘭著名的肖像畫家,他的作品《戴頭盔的男子》,那金燦燦的頭盔,至今仍然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裏。除了鑒賞中外名作之外,我們還觀賞了在當時很難看到的歐亞外國電影,如《浴血戰士》《山本五十六》《埃及妖后》等影片,特別是《埃及妖后》這部影片,不單是古羅馬歷史題材的戰爭片,還能在影片中體悟到現代攝像藝術的魅力,欣賞到大量的雕塑、繪畫藝術品,感受到人體美、服飾美、取景美、畫面色彩和強烈光感的動人心魄的震撼,藝術鑒賞課拓寬了我藝術的宏觀視野。
大學是知識的海洋,是塑造靈魂完美人格的神聖殿堂,是每一個大學生終身難忘的回憶,這些深入骨髓的記憶伴隨着每一位莘莘學子,在平凡的一生中奮鬥和報效祖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