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剛 立法會議員

北部都會區發展是香港構建「南金融、北創科」發展格局、深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戰略性規劃,也可確保香港以新質生產力為動能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國家大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使北都區建設發展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樞紐。北都區毗鄰深圳,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深化深港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的理想區域,是推動以創新科技為驅動力的大灣區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沃土。香港需要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將北都區發展列入國家「十五五」發展規劃。

爭取更多產業資源落戶北都區

北都區不僅能夠加速區域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升級,還能進一步強化兩地經濟聯繫,促進大灣區創新科技產業鏈穩定發展,發揮香港創新研發優勢,為香港長期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特區政府要積極主動與大灣區城市協同合作,包括在北都區口岸經濟帶,例如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港深合作產業示範區,並以產業園區為先導,以創新科技為驅動,以融合發展繁榮為目標,帶動區域整體協同發展;以及在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服務、數據跨境等關鍵領域推進規則對接,先試先行,以營造國際化、法治化、透明化的營商環境。同時創造條件,吸引大型內地企業在北都區設立總部基地,並推動更多產業資源與供應鏈資源落戶北都區,實現兩地產業協同發展。

「北都大學教育城」建設可推動香港「留學經濟」與地區社會經濟的融合發展,強化創新科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香港要主動參考內地成功的片區開發模式,吸引部分現有資助大學整體從市區搬遷到北都區,形成大規模高等教育研發片區,實現教育資源的集中與優化,進一步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大力推動高校研發成果的市場轉化。

推動市民認識北都區發展意義

北都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涉及交通、產業、生態等多維度的專業開發。特區政府可以設立「北都規劃館」,借助新型技術手段,整合AI、3D多媒體、互動沙盤等多種前沿技術,形象化、動態地展示北都區的階段性建設成果與願景,打造沉浸式、互動式的展示平台,將抽象的規劃生動化,提升參訪者對於北都發展的認知與期待,凝聚社會共識,形成社會合力,共同參與北都區發展。

北都區發展是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深港創新科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託香港科研資源、聚焦前沿技術,以及依託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製造業基礎,構建「香港研發+灣區製造」分工模式,可以形成發展合力,打造大灣區創新產業鏈。

在「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進程中,北部都會區發展為特區政府識變、應變、求變與創新破局提供了先試先行的天時和地利。特區政府更應該把握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發展契機,勇於創新敢於破局,在制度、機制、規則及標準的制定方面,充分發揮「兩制」及普通法系的優勢,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不做安逸的停滯者,在探索「兩制」無縫銜接及標準互認等方面,打造高效高速高質量的特區管治新模式。

北都區建設是「一國兩制」實踐的戰略升級。在堅守「一國」之本的同時,最大化釋放「兩制」之利,使香港成為服務國家科技自強的強國建設的核心引擎,使北都區成為香港新興產業發展高地,成為香港各區域均衡發展和協調運作的發展契機,成為特區政府應變求變的試驗田,成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助推劑。社會各界應持續關注並合力推動北都區建設,為本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