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能源公司正投入創紀錄的資金,建造發電廠和輸電線路,以滿足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引發人們對這些成本可能轉嫁給消費者的擔憂。
據投資銀行Jefferies預測,今年美國公用事業資本支出預計將達到2,121億美元(約1.66萬億港元),按年大增22.3%,與10年前相比增幅更達129%。預計2027年投資額將達到創紀錄的2,281億美元(約1.79萬億港元)。Jefferies電力公用事業和清潔能源分析師史密斯表示,企業正投資發電和輸電,以實現經濟再工業化。「在過去數十年裏,我們看到新投資相對匱乏。現在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轉變,隨着加快興建數據中心,應會出現急劇上升。」
消費者權益組織或介入
雖然數據中心的增長可能推動經濟繁榮,但全美各地的企業、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都意識到,建立支援人工智能(AI)的基礎設施需要巨額資金,同時也要平衡防止消費者電費上漲的壓力。若數據中心將成本轉嫁給家庭和小型企業,他們的擴張計劃可能會面臨反對。
巴克萊美國電力和公用事業分析師坎帕內拉稱,自疫情以來,消費者能源賬單按年增長約10%。「總有一天,政界人士、消費者權益倡導者和監管機構等利益相關者,會希望介入並解決這問題。」顧問公司ICF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美國電力需求將較2023年水平增長25%,到2050年將增長78%,居民的電費價格料將上漲15%至4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