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國際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
近年來,中國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科技股市場,更成為了解和參與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窗口。儘管2023年至2024年期間科技股市場因全球經濟放緩及地緣政治風險而出現波動,但這也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重新布局的契機。安聯中國未來科技基金正是專注於中國科技股的投資平台,旨在幫助投資者把握這一領域的長期成長潛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新能源車等核心科技領域的突破性成果。
內地科技巨頭各有所長
香港科技股的表現與中國科技巨頭的動態息息相關,而阿里巴巴、騰訊、小米及比亞迪等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布局尤為引人注目。阿里巴巴作為中國雲計算市場的領導者,推出了生成式AI模型「通義千問」,應用於電商、雲計算及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隨着阿里巴巴計劃分拆雲業務,這將為其未來在科技創新方面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持。騰訊則憑藉其在社交與遊戲領域的強大優勢,將AI技術應用於遊戲開發、用戶行為分析及內容推薦,同時也在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及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中展現出卓越的創新能力。小米則專注於AIoT領域,通過結合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構建了一個覆蓋數億用戶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並藉助5G及雲計算技術進一步擴大其產品生態。比亞迪作為新能源車的領軍企業,在AI技術的應用上也不遜色,其智能駕駛系統通過AI算法提升了能量管理及自動駕駛能力,並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推動新能源車及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政策支持 科技股看高一線
這些科技巨頭的創新成就背後,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起到了關鍵作用。自「十四五」規劃以來,中國便將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並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加大對AI、芯片及其他高科技領域的投入。同時,中國政府也大力推動新能源與綠色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在新能源車、可再生能源及智能電網方面的創新。數字經濟基礎建設方面,5G網絡、數據中心及雲計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為中國科技產業的快速崛起提供穩固基石。
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安聯中國未來科技基金以其專注於中國科技股的投資策略,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這一高增長領域的絕佳機會。該基金的投資範疇涵蓋了從大型科技巨頭到新興創新企業的多元化標的,並且受益於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提升了其增長潛力。基金的專業管理團隊憑藉對市場的深刻洞察,能夠精準選股並降低單一標的風險,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
在中國科技產業持續突破與政策扶持的雙重推動下,香港科技股市場的復甦前景令人期待。安聯中國未來科技基金的布局,不僅讓投資者能夠參與到這一增長故事中,更能在波動的市場中找到長期穩健的投資機會。隨着阿里巴巴、騰訊、小米、比亞迪等科技巨頭在AI及創新領域的持續突破,以及中國政府對科技行業的全力支持,這一基金無疑是長期投資中國科技的理想選擇。投資者應抓住當前的市場契機,通過安聯中國未來科技基金,共享中國科技產業的光輝未來。基金重點關注未來技術,包括半導體、軟體、機器人和自動化、智慧交通、綠色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領域,基金採用由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選擇成長潛力較大的中小型公司。截至2025年5月底,基金持有70隻股票,前五大行業分布分別為資訊科技(30%)、非主要消費(19.9%)、金融(15.6%)、傳訊服務(15.5%)、工業(10.7%),有助投資者捕捉未來科技企業的潛力和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