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城

小時候看司馬中原的《路客與刀客》,深深愛上裏面一個小人物——小辮張。愛屋及烏,也喜歡上電影裏飾演這個角色的性格演員孫越。人的際遇往往十分奇特,我跟孫越處身台港兩地,十八根竿子打不着邊,哪會見到面,更不要提合作了。嘿,天公有眼,刻意造就,居然有了合作拍戲的機會。1986年夏天,我參加了《龍虎風雲》的拍攝工作,出任編劇。導演林嶺東臨時拉伕,要我演出一個小角色小賊「排骨」。台灣的孫越扮演警官,臥底高秋(周潤發飾)的上司。每日相見為伴,孫越不大懂粵語,我的國語還可以,見面有不少談話的機會,許多時未輪到拍攝時,我們都躲在車廂裏。最佳的消暑方法,就是聊天。孫越是浙江人,19歲從內地去了台灣,開始拍攝電影。他說︰「阿沈,起初我演舞台劇。學生時期,我做過舞台劇,演技有一定的磨練。去了台灣,改行拍電影,哈哈哈,哪難得倒我?」這樣說,由舞台到拍戲,那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大抵看到我賊嘻嘻地打量着他的身形。他尷尬地說︰「阿沈,看我的身子樣貌,這一生都當不成小生啦!怎麼辦?呵呵,只好當歹角了!」我糾正他說︰「不,孫越叔,那是性格演員啊!」「拍馬屁!」孫越輕輕拍了我一下胳膊,裝出小辮張的奸險陰容,「不過我愛聽。」所有的人都笑了起來。由於奸角做得絕了、精了,導演都找他拍這種角色,幾乎定了型。這樣下去可不行,他信耶穌基督,默默祈禱「耶穌呀﹗請給我一個轉變角色的機會!」神了,機會真的來到,孫越當上《搭錯車》的主角,孤苦老頭收養一個小女孩,培養成女歌星,成了名,關係轉淡,終至釀成悲劇。吳念真的劇本寫得好,孫越演得精,看得我熱淚盈眶。自此,孫越多了一條演「老好人」的戲路。

拍戲數十年,孫越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拍了多少部?夫子自道︰「最喜歡的就是《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我說︰「對不住呀﹗孫越叔,我沒看過!」他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可我知道是描寫老兵退休後的可悲遭遇。退伍軍人沒老婆,晚景淒涼,政府又不願照顧,孤獨地住在山上,那日子怎樣過?說着時,孫越流露出沮喪的神情。起用孫越扮演失意軍人,真是不作他人之想。看他可憐兮兮的表情,不用講話,已起催淚作用。

孫越去世已7年,他那出類拔萃的演技,台灣影壇,後繼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