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粵車南下」計劃於11月啟動,入境香港巿區每日約有100個預約名額。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在網誌中介紹有關的籌備工作。她表示,香港機場管理局正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興建自動化的「轉機停車場」,工程團隊正積極進行各項工程微調及最後整理工作,可望於今年11月迎接大灣區來港的客人。同時,機管局正全速興建在大橋香港口岸的「訪港停車場」,預計可於明年上半年開始運作。她強調,將開啟內地居民南下旅遊新模式,有利吸引新的旅客群,為本港不同行業注入新動力,帶來新商機。

陳美寶在網誌中表示,「粵車南下」設兩大選項,以滿足不同旅客需求,首先是「泊車轉機」和「泊車轉乘」。
自駕來港泊車轉機 為內地客提供彈性選擇
她介紹,2024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大灣區旅客達950萬,其中600萬是來港轉機。「粵車南下」將為內地居民提供更彈性選擇,可以自駕來港停泊在機管局在大橋香港口岸的自動化「轉機停車場」後再轉機,利用聯通近二百個航點的香港國際機場,直達世界每個角落,「這措施能讓我們的機場產品更多元化,進一步體現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轉機停車場」樓高5層,提供1,800個停車位。申請者只需在相關網站或微信小程序預約好,系統就會對接廣東及澳門單位核實信息,只要在預約時間將車駛至「轉機停車場」,再轉乘接駁專車到海天中轉大樓,無須再辦理出入境手續,就可以直接轉乘飛機前往世界各地。
陳美寶透露,她早前到訪該「轉機停車場」,了解施工情況以及粵車抵達停車場後的存車流程。工程團隊正積極進行各項工程微調及最後整理工作,相信很快就能整裝待發,期望今年11月迎接大灣區來港的客人。停車場內會以「電子飛氈」自動泊車系統將汽車送到泊位,用家屆時可以親身體驗香港這個方便快捷的自動化停車場。
「訪港停車場」料明年上半年運作
在「泊車轉乘」方面,機管局亦正全速興建在大橋香港口岸的「訪港停車場」,日後粵車可選擇自駕到這停車場泊車,然後在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辦理入境手續後,再轉乘本地公交到訪機場城市的不同設施,例如到亞洲博覽館參與展覽或欣賞演唱會,或到香港不同地方體驗一番。政府預計該停車場明年上半年開始運作,配合整個擴大機場城市「SKYTOPIA」的發展。
累積經驗 有序推進自駕入市區
「粵車南下」的第二個選項是自駕入境市區。陳美寶表示,政府會以「小步快走」方式有序推進,先以小規模的每天100個預約名額開展,以期測試系統和各程序安排。入境粵車須按香港標準驗車及領取車輛通行許可證,司機也須申請相同車輛類型的香港正式駕駛執照。
目前,保險業監管局正聯同保險業界為粵車安排短期保險產品。位處內地的驗車中心將播放影片和發放宣傳資料,讓粵車司機熟悉本港的駕駛規則和習慣。
陳美寶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廣東省政府積極制訂穩妥的實施安排,包括管理辦法、系統對接、工程建設、便利措施、口岸通關、監管措施、保險安排、宣傳工作,以及全流程演練等,並力爭自駕入境與口岸停車場同步於今年11月接受申請,同時密切留意推展情況,包括口岸和附近道路交通、用家適應度及社會反應等,先累積實施經驗,再進一步增加名額。
香港各行各業正構思如何迎接「粵車南下」的不同旅客群,包括為「粵車南下」旅客度身訂造旅遊體驗,吸引他們到全港不同地點留港消費。「特區政府會積極聆聽,並主動與業界一起籌謀,將不同消費選擇向內地居民推廣宣傳。」陳美寶說。
香港的商場與停車場亦已從速作出準備,包括提供國標和歐標的電動車充電設施,而運輸署全港停車場營運商亦已在全港大部分運輸署轄下的停車場安裝自動識別車牌裝置和接受以不同類型電子支付工具繳費等,並正積極籌備提升支援國標和歐標的充電設施。
梁振英建議政府靈活調整配額「錯峰」放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認同「粵車南下」是重大突破,他建議特區政府應靈活調整配額,例如在粵港不同節假日時「錯峰」放行,保留彈性。
梁振英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粵車南下」着眼點不只是開放幾多車輛或為本港帶來的消費,而與「港車北上」一樣,是希望更便利香港和廣東之間的人流、物流等,減少當中存在的藩籬,為整個大灣區發展帶來好處。
閒日假日可設定不同配額
他並建議配額數目可按情況調整,不一定365日都是同一數量 ,例如在實施數星期後,特區政府可總結經驗,若沒有遇上大問題,就可以不斷放寬配額,同時應保留彈性,閒日和假期可以有不同的配額。
「譬如我們放聖誕節,內地不放聖誕節,內地放很多黃金周的假期我們沒有,所以我們是『錯峰』,就是高峰的量是可以錯開的。所以我們覺得不一定說要一年365天每天都是若干架車,而是我們可以完全選擇性的,什麼日子我們放多少。」他說。
梁振英表示,不擔心粵車進入本港市區會造成交通擠塞。他認為內地車主相當文明,相信他們對兩地「左右」的區別已提前有心理準備,並會使用導航軟件查看擠塞位置和泊車位,而特區政府可向他們宣傳本港交通規則。
梁振英又提到,粵港兩地還應商討優化「港車北上」,減少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人流、物流、資金和訊息流的障礙,例如以「一地兩檢」形式,簡化進入內地口岸的手續,讓司機基本無須上下車過關。「車輛可以通過我們出入境辦理的手續,再去長遠一點想,我們可否做到『一地兩檢』。」
議員倡各行各業推優惠吸引粵客在港消費
特區政府日前宣布,將爭取今年11月實施「粵車南下」,預計年內會有粵車進入香港市區。瑞銀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由於「粵車南下」將經港珠澳大橋入境,估計主要面向大灣區西部包括珠海、中山等地居民,相信可為香港引入新客源,屆時香港高檔零售可直接獲益。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支持特區政府以「小步快行」的方式落實「粵車南下」,並相信循此安排來港的旅客屬高端消費客群,對香港零售業、飲食業、酒店業、交通航空等都會有幫助,又建議香港各行各業應把握這機會,為旅客推出優惠,吸引他們在港消費。
瑞銀料吸高消費內地客來港
瑞銀在報告中表示,參考「港車北上」已達每五輛香港車有一輛參與的程度,估計南下需求或同樣強勁,相信隨着「粵車南下」的實施,將促使旅客使用港珠澳大橋來港。由於珠海、中山等地沒有奢侈品名店,可吸引高消費的內地旅客,惠及香港高檔零售。雖然政策實施初期每日僅約100個名額,但特區政府已表明會視乎反應及交通情況逐步增加,相信日後隨着名額增加,來港的內地旅客會更多。
考慮到經大橋來港單程車程需時約90分鐘,通行費達150元人民幣,瑞銀相信循此途徑來港旅客目的性需要更強,因此香港舉行獨有的大型活動將成為關鍵。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相信「粵車南下」的旅客屬高端消費客群,對香港零售業、飲食業、酒店業、交通航空等有幫助,正面影響廣闊。
「市民擔心一下子太多北車湧來,對香港交通造成壓力,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政府說『小步快行』,我都認同他們做法。開始後看配套有什麼不足,慢慢擴闊較為穩陣的安排。」他估計,南下的粵車與北上的港車出發時間不同,可以實現「雙向奔赴」。
建議政策實施3個月後作檢討
易志明表示,香港的設備正加快配合內地車輛來港,例如停車場使用自動識別車牌系統、增加電子支付方式等。雖然兩地駕駛規例有所不同,但通過小冊子、短片等宣傳,相信內地的駕駛者會對香港的交通條例有一定認識,市民無須擔心太多粵車來港影響香港的交通,又建議政府考慮可於政策實施後3個月內進行檢討。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在同一節目上表示,目前約有8,000輛內地車輛可在本港行駛,交通意外率低於本港整體意外率,相信在新政策下同一輛粵車會多次來港,駕駛者很快會適應香港的駕駛規則,也會愈來愈熟悉香港道路環境。
倡商場酒店推優惠供全日泊
他建議香港各行各業應善用「粵車南下」的機會,「建議多些商場及酒店推出全日可以泊車。我們上去(內地)他們一樣,讓我們全日泊車,甚至我們離開酒店都有若干時間不用即刻離開,之後離開再跟他們說,我相信能便利人們在周邊購物或行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