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戴尚誠在訪問中指出,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一樣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環境,且平均租金僅為劏房的一半,若以現時2.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計算,過渡性房屋租戶在5年租期內總共能節省36億港元的租金。就算「丙類租戶」入住第二年要繳付較高租金,但入住頭一年半已可為他們節省了4萬多元的金額,兩年租戶期滿後營運機構會妥善協助搬遷,倘租戶經濟能力變差,則可轉為「乙類人士」。

戴尚誠表示,過渡性房屋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營運機構更可照顧他們不同方面的需求,而過渡性房屋的租金平均約2,600元,至於劏房租金中位數約5,500元,相差2,900港元。以租住5年計算,即每戶可節省17.4萬元的租金開支,令租戶有更多金錢做其他事情,如照顧孩子或改善生活等,以2.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計算,5年內整體租戶節省的租金便有36億元。

「丙類租戶」租住期只有兩年,他表示,營運機構屆時會協助該些租戶在外間市場尋找合適單位,如之前有兩個過渡性房屋項目完結,均是由營運機構幫助居民搬遷,所以「丙類租戶」方面也沿用同樣理念,兩年後租戶由營運機構會協助找到合適居所搬遷。

戴尚誠表示,「丙類租戶」入住過渡性房屋同樣可增強經濟能力,舉例劏房租金中位數5,500元,入住過渡性房屋首年租金2,600港元,一年就可以節省34,800元,就算第二年頭6個月繳交1.5倍租金,也可節省9,600元,到下半年兩倍租金才與坊間劏房相若,但入住一年半亦可慳回44,400元租金開支,讓他們更有能力在外面租房。

若經濟變差可轉為「乙類人士」續住

他補充,若租住過渡性房屋時遭遇失業、經濟能力變差等問題,局方也有「包底」措施,因為租戶經濟能力下降至符合輪候公屋標準,可允許他們轉為「乙類人士」,即有迫切需要但輪候公屋單位未滿三年人士,令他們符合資格繼續租住過渡性房屋並申請公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