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駝鈴聲穿越河西走廊,壁畫飛天衣袂飄然……7月5日,「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藝術大展」展覽發布會暨門票開售儀式在深圳南山舉行。記者獲悉,展覽將於2025年7月26日至11月23日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展出,200餘件套珍貴展品、多件國寶級文物首次展出、莫高窟北區文物國內外首展藏經洞數字化成果首次亮相,莫高窟第275窟首次數字化整窟輸出、6個特級保護復原洞窟、不開放洞窟數字化復原……為粵港澳大灣區觀眾帶來跨越千年的藝術震撼。​

「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藝術大展」將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展出。

本次展覽堪稱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展品最豐富、文物數量最多的敦煌文化藝術大展。205件套展品通過「絲路明珠」「佛國聖境」「人間萬象」「石室寶藏」「考古探秘」「眾心一念」六個板塊,結合實物與多媒體展示,全方位呈現敦煌文化的深邃內涵。其中,莫高窟北區眾多文物及其他展品為國內外大型博物館首展,多件國寶級展品和藏經洞數字化成果首次亮相粵港澳大灣區,讓觀眾得以近距離領略千年瑰寶的獨特魅力。

展品的稀缺性更是令人矚目。6個復原洞窟皆為特級保護洞窟,其中第3窟和第285窟屬於不開放洞窟,莫高窟年代最早的第275窟更是首次實現數字化整窟輸出。此外,展覽還將展出敦煌研究院常書鴻、段文傑等老一輩藝術家的60餘幅珍貴臨摹作品,珍稀文物真跡80餘件套,這些稀缺展品,為觀眾提供了難得一見的觀展體驗。​

敦煌研究院張小剛副院長表示,此次大展以「大成敦煌」為主題,將這份凝聚了千年智慧與八十年守護心血的文明成果帶到深圳,意義非凡。這不僅是華南地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展品最豐富的敦煌文化藝術大展,更是一次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文化實踐。活動現場,香港天籟敦煌樂團演奏的新編敦煌古曲《西域隨想》《供花手》,以古譜入音、古韻新詮的方式,重現了莫高窟壁畫上失傳已久的場景音樂。

國寶首秀數字新境

大展以文化為核、科技為媒,通過高清數字影像、逼真場景還原及沉浸式互動裝置,構建可觸可感的立體敦煌文化體驗空間。

大展期間,觀眾可以觀賞4K《千年莫高》大片,在AI陪伴下走進跨越千年的「數字藏經洞」。本次展覽還將面向市民,展示敦煌研究院聯合騰訊推出的莫高窟第285窟數字沉浸體驗,利用遊戲技術對洞窟進行毫米級高精還原,讓精美的壁畫和塑像細節分毫畢現。

本次展覽由敦煌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深圳市南山博物館、九色鹿文化藝術傳播(深圳)有限公司承辦,敦煌研究院服務公司協辦,並獲得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特別支持。

觀眾排隊蓋章。郭若溪攝

大展期間,將特邀多位敦煌學名家開展專家講座,定期開展遇見壁畫修復、泥坯畫、活字印刷等公共課程與敦煌文化藝術講堂,還有周末親子專場、服飾專場等各種專題活動與節日主題活動。

華南首展「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藝術大展」月底在深開幕。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