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通過數碼港推出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院校、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超算中心,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及應用,截至今年6月底已批出約10個項目,總資助額約3億元,並在昨日舉行項目分享會。資助計劃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推動香港加速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香港要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產業鏈優勢,加快創科成果的落地應用,以產品化、市場化促進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

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全球創科競賽日益激烈,特區政府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特區政府去年撥款30億元,推出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自計劃啟動以來,已收到約20宗申請,截至今年6月底,人工智能計劃委員會已批出約10個項目,研究範圍涵蓋本地大語言模型、新材料、合成生物學、醫學大模型等。獲批項目自今年1月起陸續使用超算中心服務,體現了科研及業界對算力應用的熱切需求,也展示了香港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快速進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擁有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背景,這為建立具有香港特色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提供了豐富的土壤。例如,香港科技大學的「香港音頻基礎模型」項目,成功建立了包含50萬小時高質量粵語、普通話和英語錄音的大規模多語種音頻語料庫,覆蓋香港獨特兩言三語環境中的各種口音。這一模型充分考慮了香港人「雙語混雜」甚至「三語混雜」的語言特色,在翻譯專業知識方面比同類系統更為準確。

香港在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領域同樣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聚焦於腫瘤醫療領域,利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研發「增強邊緣基礎模型以實現高級推理」及「基於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肝細胞癌精準治療」項目。通過香港及內地頂尖癌症治療醫院的合作,在垂直大模型及專科模型的基礎上,提升癌症治療領域的數據分析及本地化應用,減少治療過程中的繁複測試次數。這些成果充分展示香港在人工智能與醫療科技融合的巨大潛力。

香港應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優勢,加快人工智能創科成果的落地應用,加快推動產業的配套成型和高質量發展。例如,港深兩地可以致力於將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科技相結合,在河套區推動數據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吸引外國藥廠和健康科技相關的科研機構進駐,進行適合內地市場的藥品研發。同時,香港應繼續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為人工智能發展創造更良好環境。

「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起到了提升科研效率、加快成果轉化的作用,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人工智能及創科中心。此外,特區政府還計劃設立規模達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策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措施將進一步鞏固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基礎,為未來的創新突破提供必要支撐。在特區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香港逐步築起人工智能發展體系。相信在「政、產、學、研、投」的高效合作下,香港的人工智能發展路向清晰、前景亮麗,為香港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