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實施為期五年 專家:磋商達成價格承諾符中歐共同利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7月4日,商務部發布年度第34號公告,公布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裁定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存在傾銷,國內相關白蘭地產業受到實質損害威脅,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威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最終裁定中認定的傾銷幅度為27.7%至34.9%。此外,商務部經依法審查,接受了歐盟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提出的價格承諾,對符合承諾條件的相關進口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稅。有關專家亦指出,磋商達成價格承諾符合中歐共同利益。

公告顯示,應國內相關白蘭地產業申請,商務部於2024年1月5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立案後,商務部嚴格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相關規則進行調查,在初步調查基礎上於2024年8月29日公布了該案肯定性初裁裁定,隨後經過進一步調查,作出上述最終裁定。

調查範圍為原產於歐盟的進口裝入200升以下容器的蒸餾葡萄酒製得的烈性酒。被調查產品名稱為裝入200升以下容器的蒸餾葡萄酒製得的烈性酒(通常稱白蘭地)。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22082000。該稅則號項下裝入200升及以上容器的蒸餾葡萄酒製得的烈性酒不在本次調查範圍之內。

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徵收反傾銷稅和價格承諾的實施期限自2025年7月5日起5年。

專家:華反傾銷措施多元靈活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指出,中國反對歐盟白蘭地傾銷的行為,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經過調查,傾銷與實質損害威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因此此裁定合法合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終裁定中提到「商務部經依法審查,接受了歐盟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提出的價格承諾,對符合承諾條件的相關進口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稅」,這體現出中國反傾銷措施的多元化和靈活性。

維護中國企業自身貿易利益

白明提到,徵收反傾銷稅一方面維護了中國企業的自身貿易利益,以及國內市場的公平競爭,另一方面有助中國接受通過磋商妥善解決問題。比如2013年7月,經過談判,中國光伏產業代表曾與歐委會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8月,歐委會正式發布官方公告,決定接受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及中國光伏企業在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案中的價格承諾。「徵收反傾銷稅是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白明認為,磋商達成價格承諾的方式,符合中歐雙方的共同利益。

將令歐盟企業增加出口成本

去年10月,商務部對歐盟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有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直接導致2025年1月至4月白蘭地進口量和進口額的大幅萎縮。數據顯示,中國是法國干邑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盟出口到中國的白蘭地中99%產自法國,2023年的出口額達17億歐元。

談及對歐盟白蘭地徵收反傾銷稅的影響,白明指出,這將對歐盟相關企業造成壓力,增加其出口成本,不過若能達成價格承諾,將既能保住對歐盟白蘭地極其重要的出口地——中國市場,又能幫助其規範行業自律,從而實現長遠、可持續的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