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秦腔名家兼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聯同西安演藝集團秦腔青年實驗團一眾新秀演員,獻演《回荊州》、《周仁回府》等秦腔經典戲曲。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美猴王·鬧天宮》中大量運用翻撲、對打、跟斗等技巧,頻頻引得觀眾驚呼。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學生觀眾上台學習孫悟空經典動作。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經典戲曲到港 6梅花獎得主獻演《回荊州》等劇目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策劃的「中華文化節2025」昨日舉辦免費「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邀請6位秦腔名家兼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聯同西安演藝集團秦腔青年實驗團一眾新秀演員,獻演《回荊州》、《周仁回府》等秦腔經典戲曲,讓市民近距離欣賞秦腔「唱戲吼起來」的獨特藝術風格,感受西北秦人的質樸豪邁及對生活熱愛的文化自信。演出吸引約250名中小學生、大專生以及長者入場。有學生盛讚演出精彩,有助增進對秦腔的認識,期望日後有更多具故事性的傳統文化節目在香港上演。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

秦腔又稱亂彈、梆子腔,是西北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於西周,流行於陝西、甘肅等地,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秦腔藝術對京劇中的臉譜和西皮流水唱段均具深遠影響,其唱腔以寬音大嗓、高亢激越見稱,率真豪放而不失細膩,情感表達直接強烈,被譽為「中國最古老搖滾樂」。

「苦音」哀婉沉鬱直擊人心

昨日兩個秦腔戲曲的精湛表演引人入勝,現場氣氛熱烈。梅花獎得主兼一級演員齊愛雲演繹《回荊州·別母》一折,講述孫尚香隨劉備逃難前向母親辭別,一段「苦音慢板」抒發母女離情,齊愛雲唱腔行雲流水,展現「苦音」的哀婉沉鬱,情感直擊人心,博得全場掌聲,並應觀眾要求返場獻唱。

孫悟空大戰眾神引觀眾驚呼

至於展現武打技巧的《美猴王·鬧天宮》同樣叫好叫座,劇目展現了孫悟空大戰眾神的緊張情節,其中大量運用翻撲、對打、跟斗等技巧,頻頻引得觀眾驚呼。武生配合緊密歡快的鑼鼓伴奏,以靈巧身段和詼諧小動作,令觀眾笑聲連連。演後,有學生上台學習孫悟空所用道具金箍棒,模仿其經典動作,而演員亦走入觀眾席互動,不少觀眾把握機會合影留念。

演出者:秦腔到港是「古今對話」

參與演出的齊愛雲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是她第三次來港演出,今次演出的《回荊州》展現劇團各行當與角色風貌,也體現秦腔的整體實力。觀眾反應熱烈,令她感受到香港市民對傳統戲曲的濃厚興趣。

她形容,將古老的秦腔帶到充滿現代氣息與文化氛圍的香港,是一場「古今對話」,期望透過演出喚起市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她並提到,演出後「孫悟空」與學生互動,學生反應熱烈,正是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體現。

港小學生:演員所戴烏紗帽有趣

到場觀賞節目的小學生張婉怡大讚演出內容精彩,效果震撼,尤其能感受到演員投入的努力與汗水。她最喜歡《美猴王·鬧天宮》,讚賞其高難度動作令人印象深刻。她表示,是次演出讓她對秦腔文化有更深了解,尤其是此前沒有接觸過的妝容與服飾道具,並希望未來有更多如手影戲等以講故事方式呈現的傳統節目在港上演。

另一名小學生郭城羽說,演員所戴的烏紗帽道具兩側帽翅左右晃動,十分有趣,令她也想親自試戴。她之前曾讀過《西遊記》,這次在秦腔舞台上看到熟悉的情節,感到格外親切。透過是次演出,她對西北秦腔文化產生更大興趣,會從歷史書籍中進一步了解相關背景。

此外,西安演藝集團秦腔青年實驗團今晚會在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演出秦腔八大本之一《周仁回府》,市民可購票入場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