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在創科產業上尤其能體現。林漢源分享指,公司的無人機表演項目需要內地支持無人機生產,而香港可發揮附加價值(value added)及提供應用場景的角色,更可望設立一套世界級低空管理標準,助力內地更多科技與企業走向世界。

內地產品 在港調整 走向國際

「香港並沒有開發無人機的成熟氣候,但擁有優秀創科人才,可以為無人機進行(技術)增值。」林漢源表示,香港人口密集且大廈林立,即使內地的無人機技術已相當成熟,但始終不能「照單全收」,過程中的調整或技術突破,正是香港能夠發揮的地方。「例如我們做2,000部無人機群飛時,本身需要有5,000呎以上的起飛空間,但來到香港,我們研究了智能收納箱技術,將起飛空間的要求大大減少至1,500呎。」此外,香港不論是金融、法律等均與國際接軌,「香港為內地的無人機增值後,使其適合國際都市的環境,再通過各種實驗場景,可望制訂全球領先的標準。」

林漢源又提到,有在內地從事視像應診系統,用戶量已逾1.5億人。「我們最近都在香港開設公司,主要是看好香港支持醫療科技的發展,並希望通過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待產品在香港落腳後,將來可更順利地接軌海外。」他指不少內地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發覺已經做晒可以做的事,已經做到全國性」,而想要繼續讓業績增長,必然會尋求「出海」機會,香港正可發揮優勢,與內地企業一起「拼船出海」,走向國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