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日前上演。 康文署文化節目組供圖

「香港中華文化節2025」可謂好戲連台。早前國家京劇院的一場「三國」大戲,在香港文化中心掀起狂濤般的掌聲與喝彩。狂濤之後,流傳久遠的三國故事,忽然在我頭腦之中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或許因為當代又進入到一個大變亂的時局吧!

《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看標題以為是三個折子戲,看過才明白,當晚上演的是根據《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故事改編的一部大戲,從傍晚七點半直演到深夜十一點。據說這還只是簡版,基本就是清代道光年間誕生的《赤壁之戰》劇本的結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有人又豐富了劇情,但這次國家京劇院的演出大抵沒有採用。

從小就熟悉《三國演義》裏的赤壁之戰,那是三國豪傑們的集體精彩亮相,三個半小時的這部大劇,戲份最多的人物是周瑜、魯肅、曹操、諸葛亮、蔣幹這五位。周瑜的精明強幹,曹操的聰明反被聰明誤,諸葛亮的神仙智慧,蔣幹的愚昧功利,都刻畫得淋漓盡致。而魯肅在這群人物當中是一個最值得玩味的「複雜」角色。

「三國」最精彩的演義,當是錯綜複雜的「國家」利益與人物關係。在曹操的盤算裏,他的終極敵人是劉備,而孫權是可以拉攏收服的一支弱旅。年輕的周瑜帶着區區6萬人的東吳水軍,對抗83萬曹魏大軍,在曹操眼裏,根本不是對手,所以才有了派蔣幹勸降周瑜、蔣幹盜書,並以曹操中計錯殺自己的水軍首領為結局的第一波智鬥。而周瑜心心念念的,不僅是對抗曹操,更是要除掉友軍裏最能幹的諸葛亮,為東吳未來的霸業除掉心腹大患,於是又有了草船借箭、借東風這兩波「內鬥」的神來之筆。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曹操、周瑜這類精明自負的人,蔣幹這樣愚昧自負的人,常常可以遇到。類似諸葛亮的人則十分罕見,是文學傳奇中才有的「神人」。而魯肅,就是普通人,有常人的智商和心思,在人群中也不難見到,卻是非常可貴的一類人。

魯肅有大義。東吳面臨曹魏大軍壓境,魯肅與周瑜同樣清楚看到東吳的未來,篤定抵抗的決心。

魯肅有見地。他堅決主張聯合劉備力量一起抗曹,而且親赴荊州誠請援軍,想到說到也做到。

魯肅有格局。友軍僅派來諸葛亮一人支援,魯肅不懷疑不倨傲不排斥,以難得的誠意對待友軍,促成了吳蜀聯手大敗敵人。

魯肅最值得信賴。周瑜產生利用蔣幹借刀殺人的想法,唯一可以和盤托出的人是魯肅。而魯肅也迅速領會周瑜的意圖,提出由自己代筆書寫蔡瑁、張允的「投誠信」,以免周瑜親自動筆,筆跡被蔣幹識破,也足見他是善於領會並完善領導意圖的人。

除了這些優秀的個人品質,魯肅所處的特殊位置對他也是極其艱難的考驗。周瑜對諸葛亮暗起殺機,只告訴了魯肅,讓他配合,而他是維繫吳蜀聯合抗曹的唯一關鍵人物,他採取怎樣的立場,就充滿玄機。

周瑜要求諸葛亮十五天造出十萬支箭,由魯肅配合落實,轉頭就責成魯肅掣肘造箭。魯肅清楚,通常十萬支箭需要一年的工期,周瑜明擺着是要置諸葛亮於死地。諸葛亮卻說,大戰在即,十五天太久,只爭朝夕,立了軍令狀,三天交貨。

魯肅沒有周瑜的機謀,更遠遠識不破諸葛亮的神操作,夾在兩個神仙之間,設身處地想,換做是你是我,怎麼應付得了呢?魯肅厲害之處,就在於他把立場站得穩穩的,不論神仙打架打到天上地下,打得多麼驚心動魄,只要能保護東吳的利益,他就堅守。這才有了草船借箭的千古傳奇。

魯肅守住了立場,更以真情打動觀眾。諸葛亮趁濃霧登船駛往曹營,邀魯肅同船共飲。魯肅不明就裏,一心想着當天交不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就會被周瑜所害,心急如焚,渾身顫抖不止。他是因為真心稀罕這位友軍朋友嗎?我看未必!大敵當前,諸葛亮不能死,吳蜀聯軍不能散,這恐怕是魯肅心中的大局觀吧!他的真情還是歸屬於東吳的。

看到劇終,我才明白,這台戲最大的「角兒」,國內京劇老生頭牌于魁智老師,為什麼沒有去飾演瀟灑若仙的諸葛亮,而是擔了魯肅這個看似次要的角色?他在草船上不住顫抖着飲酒的表演,有理由贏得觀眾最熱烈的喝彩。 ●文: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