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
一般喜劇,尤其是處境喜劇都帶有時代感,因為它們需要注入社會情況、民生百態、市民的情緒和感受,才能令觀眾產生共鳴而笑。可是,很多喜劇卻因為時代不同,使多年後的觀眾因為不再是處於製作時的氛圍,又或不熟悉昔時社會的事件、風俗、人們的思想行為而無法理解或欣賞作品引人發噱的內容。相信大家現時重看某些二三十年前製作的喜劇也會有同感,亦因此明白為何我們會說有些喜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我上星期談過的英國處境喜劇《Mind Your Language》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的電視製作,距今差不多50年。可是,今天的網民仍然在留言區中蜂擁地表示他們多麼喜歡這齣電視劇,他們對此劇的熱情和愛戴之深令我感動。很多喜劇的保質期都不能維持那麼久,為何《Mind Your Language》能獨領風騷呢?
對我來說,我喜歡它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它非常政治不正確。
對,你沒有看錯,我是真的喜歡它政治不正確。我必須先明言我尊重全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膚色的人,男女皆平等。可是,我不欣賞的卻是那種過於強調所謂政治正確的行為而扭曲了很多事情,如指控沒有依隨他們自定的那套政治正確的規則便被視為歧視。看今年迪士尼電影的白雪公主的選角,以及在美國連he、she、it全都不可再用,而要一概用they等的做法,實在過於矯枉過正。
《Mind Your Language》可不理會這一套。該劇的處境是一間英文夜校的課室,由一位英國中年婦人當校長,一名年輕英國男士教學,大約十名學生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希望能提高英語能力。如果現時高舉政治正確的人看到此劇的內容,要不每天到電視台示威,要不被氣得昏了過去,因為劇中很多笑話都是來自針對各國家的典型性而產生。例如日本男士在說話前總會站起來鞠躬,又愛拿着照相機拍照;印度學生說話時一邊搖頭擺腦、一邊憨笑;法國女士自然是浪漫愛美,引來狂蜂浪蝶,即今天俚語的「收兵」;瑞典女士一頭金髮,身材驕人,引人遐思,滿口都是性;德國女士體型粗獷,行動亦如男人一樣;中國女士梳兩條小辮子,談的總是毛主席的教導,稱讚共產主義,批判資本主義;意大利男子激情風流、西班牙男子詼諧惹笑……他們不但形象刻板,口音也是很典型化,如中國女子分不清R和L、德國女子混淆W和V,編劇盡在他們的典型形象上大做文章,觀眾也因為感同身受而大笑。
你說英國人歧視外國人嗎?不,在劇中他們也一樣嘲笑英國人的尖酸刻薄,驕傲自大。這些無傷大雅的笑話並無惡意,只是你笑笑我,我也逗逗你,聊博觀眾一笑。
節目單純直接坦率,不戴道德假面具,所以我欣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