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航運企業作為航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ESG轉型浪潮中卻面臨着獨特的生存挑戰。相較於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大型國企或央企,中小航運企業在資源獲取、技術升級、國際評級參與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這使得它們在應對ESG合規要求時承受着更大的壓力。

招商輪船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李漫認為,中小航運企業的困境首先體現在披露成本上。ESG報告的編制需要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環境、社會和治理數據,這要求企業建立專門的數據管理系統,甚至聘請專業的諮詢機構。對於規模較小、利潤空間有限的中小航運企業而言,這筆額外的支出可能成為沉重的負擔。一些企業反映,僅僅是數據收集和初步分析的成本,就可能擠壓經營空間,這對於微利經營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再進一步看,技術門檻則是另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他說:ESG標準的實施往往需要企業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例如船舶能效管理系統、碳排放監測設備、數字化管理平台等。這些技術的引進和運維成本高昂,且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和維護。而中小航運企業普遍缺乏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也難以承擔高昂的技術引進費用。即使一些企業嘗試引入相關技術,也可能因為缺乏專業人才而導致系統運行效率低下,無法充分發揮技術應有的效益。

此外,資源與管道的匱乏進一步加劇了中小航運企業的劣勢。李漫指出,大型航運企業憑藉其規模優勢和品牌影響力,更容易獲得政府補貼、金融機構的支持以及國際評級機構的關注。而中小航運企業則往往游離於這些資源之外,難以獲得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也難以在國際舞台上展示自身的ESG努力和成果。這使得它們在國際評級中處於不利地位,進而影響到融資成本、客戶信任度以及市場競爭力。

以政策扶持為基礎

面對這些挑戰,李漫提出的「政策工具包」理念為破解中小航運企業ESG生存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他建議政府與相關商協會加強協作,構建一套以政策扶持為基礎,以市場激勵為驅動的組合拳,幫助中小航運企業跨越ESG轉型門檻。

首先是,政策扶持是「工具包」的核心支撐。他提出,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技術援助、培訓專案等多種方式,直接降低中小航運企業的ESG合規成本。例如,設立專項補貼資金,支持企業進行ESG數據管理系統建設、技術改造升級以及人員培訓;對積極採納ESG標準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或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中小航運企業提供低成本的技術諮詢、設備共用和人才培養服務。

以市場激勵為驅動

其次是,市場激勵機制是「工具包」的活力源泉。李漫強調,通過政策激勵機制,可以激發中小航運企業主動擁抱ESG標準的內生動力。例如,將航商ESG評級納入綠色信貸評估體系,對ESG表現優異的企業提供更優惠的貸款利率和更大的融資額度;在政府採購、港口服務等方面,給予ESG表現良好的中小航運企業優先權或優惠政策,讓它們切實感受到ESG轉型帶來的市場紅利。

他進一步指出,「標準引領+市場激勵」的組合拳,旨在構建一個多方共贏的ESG生態體系。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導,商協會發揮橋樑紐帶作用,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保障,大型企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共同為中小航運企業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友好、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李漫相信,只有政府、企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不僅有助於中小航運企業突破生存困境,實現綠色升級,更能推動整個航運業朝着更加低碳、智能、負責任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讓中小航運企業在這場「ESG生存戰」中取得最終勝利,在轉型道路上走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