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宣布「粵車南下」相關安排,計劃11月開始以小規模試點形式進行。「粵車南下」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央有關文件的要求,促進粵港兩地人員往來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在兩地政府的精心規劃和穩步推行下,計劃展現出穩妥有序的特點,充分考慮了香港交通承載能力有限的現實。期待計劃在累積經驗、理順流程後能夠逐漸擴大規模,有效帶動本地消費,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粵車南下」計劃是粵港兩地政府透過「粵港交通工作專班」討論和推進的跨境便利措施,目的是方便兩地市民互訪,實現雙向奔赴。計劃在粵港雙方努力下提速至今年11月開始接受申請,屆時粵車可停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年內再讓合資格粵車駛入市區,初期每日有100個名額,後續將根據預約情況和公眾反饋,穩妥、有序地逐步增加名額。

「粵車南下」政策的推行,展現出有條不紊、有序推進的特點。香港市區道路狹窄擁擠,短期承載能力有限,因此特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嚴格且合理的規定。例如每趟來港粵車只可停留三日,要求購買相關保險和在指定驗車中心驗車等,這些規定有效降低了計劃可能帶來的額外安全風險。在開放進度方面,初期每日100個的配額,體現出「小步快跑」的穩健策略。

通過持續積累經驗、優化運作流程,包括港珠澳大橋口岸停車場的運作、旅客自駕到停車場後轉乘其他交通工具的銜接,以及未來將「粵車南下」範圍擴展至市區,在實踐中妥善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再逐步增加配額和擴大範圍,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確保「粵車南下」順利實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本港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影響。

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具有強大的交通輻射力。「粵車南下」實施後,旅客可駕車經港珠澳大橋抵達停車場,隨後無縫銜接,直接乘坐飛機出行。該停車場採用全自動化設計,同時機管局還提供接駁巴士將旅客送往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旅客無須在途中辦理出入境手續,程序相對簡單。相關安排體現了粵港兩地政府的超前部署,能夠充分發揮香港國際航運樞紐的優勢,服務大灣區內地城市民眾的出境需求。

以往,粵港兩地居民的跨境出行雖有多種方式,但自駕遊一直存在限制。「粵車南下」的推出,使得家庭客、商務客能夠更加自由、便捷地南下香港。家庭客一家大小來港旅遊,感受香港中外文化薈萃的國際都市魅力,享受購物天堂的消費便利;商務客更高效地開展商務活動,可以節省時間成本,提高商務合作的效率。「粵車南下」將開啟內地居民南下旅遊新模式,吸引更多消費能力高、留港時間長的內地客源,為香港旅遊業和消費市場帶來新增長點。

展望未來,「粵車南下」對於北部都會區的開發也具有深遠意義。北部都會區未來的開發建設中,可以充分借鑒「粵車南下」的經驗,提前做好交通規劃和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北部都會區與內地的交通暢通無阻,促進區域間的人員、物資和資訊的高效流動,從而推動北部都會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增長極。

「粵車南下」與「港車北上」,同為便利大灣區居民跨境往來的措施,對促進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揮積極作用。兩地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在確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加快落實步伐,以滿足兩地日益增長的跨境出行需求,做到用家歡迎、市民安心、社會受惠,為大灣區互聯互通、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