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術應用是全球大勢所趨。張國鈞在訪問中表示,現今用於法律界的AI技術,已相當於剛執業初級律師的水平,能快速撰寫法律文件的初稿,雖然需要進一步修改才能成稿,但已能大幅減輕各範疇律師的工作負擔。然而,他坦言,香港法律界很多資深律師都對科技應用抱持抗拒態度,所以律政司未來數年將持續推動法律科技應用,首階段會先令業界先明白「法律科技幫到你」,旨在顯著提升業界效率,讓香港法律界與時並進。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推進法律界應用法律科技,律政司於今年1月成立了推動法律科技發展諮詢小組,由張國鈞領導小組,就提倡和發展香港的法律科技向律政司提供建議,以制定及落實推進法律科技應用的行動方案。
張國鈞表示,用於法律界的AI技術發展已相當蓬勃。如律師可透過AI快速分析合約,根據大數據標示有潛在風險的條款,甚至就訴訟進行複雜的法律研究等。律政司已制定了三階段策略,會在未來幾年逐步推動香港法律界應用最新法律科技。
先講「幫到你」 再談「幫到什麼」
「首要階段旨在消除業界對法律科技的抗拒心理,會透過舉辦如圓桌會議等活動,讓本地法律界與科技界對話,了解法律科技實際效益,說明『法律科技幫到你』;次階段會展示法律具體應用,說明『法律科技幫到你做什麼』;第三階段會搜羅、介紹本地初創、內地及西方市場的法律科技產品,說明『有什麼法律科技工具幫到你』。」他說。
談到不同地方的法律科技產品,張國鈞介紹,西方市場普通法法律科技產品發展得較早,甚為成熟,但價格昂貴,且存在地緣政治風險,一旦因其國家的政策限制突然停止提供服務,可能導致業界陷入困境。本地市場方面,多所本地大學在法律科技領域已取得進展,預計不久將推出更多本地產品。而內地法律科技公司則看中香港的普通法環境,希望以香港為跳板,將產品對標國際標準,進軍海外市場。
將與內地和澳門拓跨境法律服務市場
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工作方面,張國鈞表示,律政司預計能與內地相關部門於今年內建立大灣區律師平台組織,促進三地的法律業務推廣、市場資訊交流及法律培訓等,「很多內地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對制訂拓展海外市場計劃的需求殷切,『出海』需求大增,香港法律界應積極以『藍海策略』,與內地和澳門業界攜手開拓跨境法律服務市場,既能創造機遇,亦能助力國家吸引外資,鞏固香港作為區域法律服務中心的地位。」
「一國、兩制、三法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有特點。近年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積極推進大灣區內的規則銜接,構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張國鈞表示,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去年公布了統一的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旨在促進大灣區制度規則等「軟聯通」,為企業提供更高效的爭議解決方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