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東:完善「三大園區五大公營研發機構」發展格局 多項數據表明實際增長
創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全速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現屆特區政府於上任首年即推出本港首份創科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勾劃出香港未來五年至十年的宏觀創科發展目標,更先後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連續三年推出三項百億計劃,為本港創科生態帶來周密布局與良好開局。在即將迎來就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三周年之際,孫東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表示,香港創科上、中、下游的協調發展已初步成形,並已基本完善以「三大創科園區、五大公營研發機構」為骨架的發展格局,多項數據亦表明創科見實際增長,已是不少人眼中充滿潛力的「準創科中心」,相信市民未來將見證更多讓人驚喜的創科成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三大創科園區,就是傳統的科學園、數碼港,再加上河套香港園區,連同臨近的新田科技城創科用地。五大公營研發機構,除了現有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還有去年建立的香港微電子研發院,正在籌建的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及香港生命健康研發院。」孫東表示。
河套港園區今年下半年開園
他特別提到,創科局正進一步審核新田科技城創科用地的研究報告,預計今年稍後將推出發展初步規劃,加上河套香港園區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園,現有3幢大樓將投入運用,另5幢預計2027年陸續落成,以及第一期餘下土地將揀選合適地塊推出市場,「整個工作我們都在加緊進行,我希望未來一年,在新型工業化推展方面,包括一些龍頭企業在香港落地方面,會有更多的驚喜。」
孫東又分享道,現屆特區政府先後推出總額三個百億元計劃,分別是2022年的產學研1+計劃、2023年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及2024年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其中,產學研1+計劃於6月公布第二批支持項目,兩輪計劃已批出近50個項目,資助額超過2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去年9月落實,日前已迎來第三個支持項目,並宣布為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推出優化措施。
「我們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支持的企業,每家都要在香港落地,政府給兩億,企業就要投資4億。一個項目就是一個廠,我們引入重點企業在這邊建立實質的生產業務,對就業、GDP的增長都有很大的好處,大家慢慢都會看到,這實際的數字和增長。」目前,計劃內有數間企業正在審核當中,他期望今年每隔一段時間會有新的支持項目公布。
孫東並透露,局方正檢視產學研1+計劃及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這兩項計劃都是新興事物,產學研1+計劃經過兩輪之後,正在做檢討;第三輪或會有些政策上的調整,會更注重團隊轉化成市場運作的時間性,及企業參與度。」
在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方面,目前要求參與企業需投資不少於兩億元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設施,過程中聽取了企業意見後,「ITC(創新科技署)在考慮是不是在政策上有些適當調整,包括可否將一些門檻降低,使更多企業有機會參與。」
強調中游成果轉化及下游產業發展
香港傳統注重基礎科研,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孫東坦言:「上游是我們的強項,但是要建立國際創科中心,光有上游還不夠,所以我們特別強調中游的成果轉化,和下游的產業發展。現屆特區政府指明比較清晰的產業發展政策,強調上、中、下游協調發展。大家現在看到,整個香港的創科氛圍有很好的提升,很多海內外企業願意來港上市。」
談到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孫東表示,目標「永遠在路上,永遠是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很多人看來,香港已經是個不錯的『準創科中心』了,但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一定會堅定走下去。」
展望未來,孫東強調將加快建設相關園區與公營研發機構,致力擴大各項百億計劃的成果,吸引更多龍頭企業來港落地建立生產基地,並持續加速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以及進一步建設「智慧政府」,包括更大範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提升政府管治水平和效率,更好地優化服務,「這些方面都是我對未來兩年的期望,希望會有更多成果呈現給香港市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