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博覽2025昨日開幕,並為首屆數字教育周揭開序幕。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左起:李依琳、劉梓煊介紹由她們設計的「機關王計劃」。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學生排隊體驗攤位遊戲。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楊敬謙介紹其隊伍發明的「自動化急救機械人」。 香港文匯報 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學與教博覽2025由昨日起一連3天於灣仔會展舉行,並為首屆數字教育周揭開序幕。主禮嘉賓、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致辭時表示,今屆博覽主題「共塑教育·創建未來」,正好配合國家《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推進數字教育發展。香港正積極推進教育數碼化轉型,教育局將重點提升學生數位素養與技能,強化教師數位教育培訓,把人工智能(AI)等數碼科技融入學校課程體系,助力學生及早掌握AI知識與技能。

學與教博覽開幕 設逾600攤位

博覽現場設有超過60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攤位,涵蓋科技教育公司、研發AI語言學習產品的公司等,展示數字教育產品及教學方案,還有超過270場主題演講,探討學與教、教育資源及科技的最新發展和趨勢,主辦方預計可吸引逾萬人次入場。

展覽於昨日開幕,蔡若蓮和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陳穎韶、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香港教育城董事會主席李漢祥等擔任主禮嘉賓。

蔡若蓮致辭時表示,優質教育基金早前撥款5億元推出電子學習配套計劃,為全港中小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學生提供22項創新電子學習方案。首批交付的3個項目亦已於博覽中展出,讓師生親身體驗。她又邀請各界前往參觀,見證優質教育科技如何推動社會進步。

李漢祥表示,是次活動匯聚了政、產、學、研、投不同界別的參與者,構建跨領域的協作平台,促進知識、技術與資源的流通。教育城會在博覽期間與18個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數字教育發展。

學童研「機關王」 用回收瓶蓋製裝飾

在其中一個參展攤位,福榮街官立小學學生劉梓煊及李依琳介紹該校「機關王計劃」的創意作品,當中巧妙融入環保理念,例如利用回收瓶蓋製作裝飾,並設計以環保為主題的創意海報。

李依琳表示,該計劃是STEM課程的延伸活動,同學有機會實踐閉合電路和槓桿原理等科學知識,透過動手製作,體驗學習樂趣。劉梓煊現場演示機關裝置的運作,她認為這類課外活動與展覽,能幫助他們理解與鞏固課堂所學。

中學生發明自動急救機械人

潮州會館中學中五生楊敬謙和隊伍成員帶着榮獲第五十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銅獎的「自動化急救機械人」參展。系統配備了通氣器、心肺復甦機和自動體外除顫器,更搭載了AI感應系統,能精準偵測患者位置與躺臥高度,在專業救援人員抵達前,一般巿民亦可協助施救,降低失救風險。

楊敬謙說,透過這類大型展覽能收穫寶貴的改進建議,例如急救專家提醒需根據年齡調整機械人按壓力度,醫療人員則指導正確急救流程,還有工程師建議採用更輕的部件等,這些都有助完善設計。

由香港科學園及香港城市大學共同培育的醫療科技初創企業醫念科技亦有參展。該公司教育科技業務負責人林子洋指,展出作品融合了學術研究、遊戲化體驗與數據分析元素,運用AI動作感應器等技術,生動呈現傳統文化君子六藝中的「騎」、「射」項目,這種多媒體互動學習模式吸引了很多學生排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