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香港喜迎回歸祖國28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慶祝酒會上致辭,總結了本屆特區政府在安全、經濟、民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並強調將繼續以「事不避難」的決心,統籌好安全和發展關係。特區政府將聚焦三項重點工作: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着力改善民生,這三大方向緊扣香港發展的關鍵環節,重要性不言而喻。積土為山,積水為海,香港特區須秉持改革破局的求變理念,逐個在具體的工作事項中取得突破;相信每一項重點工作的改革突破,都將為香港邁向由治及興提供新動能。
今年的6月30日是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這部法律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守護神」,對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起到關鍵性作用,亦因完善周全的法律設計,與香港的普通法體系有效銜接,成為「一國兩制」實踐的又一典範。
堅持「一國」之本 善用「兩制」之利
本屆特區政府不僅完成了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各個部門亦圍繞國家安全修改有關法例和制定執行措施,進一步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防線。可以說,本屆特區政府更加堅定以「一國」為根,堅決貫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更好地統籌了安全與發展這組重要辯證關係。
另一方面,本屆特區政府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上,亦與國家同頻共振。對於「十四五」規劃、全國「兩會」以及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對港澳地區所作出的具體部署,特區政府均積極全面地落實與跟進。以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為例,中央明確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特區政府為達成目標,出台一系列吸引人才、企業的政策措施,迅速落實到具體行動,成效顯著。現時已經抵港的專才、高才、優才超過21萬人;引進84間從事前沿科技的重點企業,帶來約500億港元投資,創造超過2萬個職位。這不僅進一步增強了香港的「兩制」優勢,亦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及將大灣區打造成為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的目標貢獻所能。
擔起治港「第一責任人」重任
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是香港的當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責任人。本屆特區政府在李家超的帶領下,充分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理念,着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敢於觸及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用創新改革攻堅克難。經濟方面,特區政府持續加強對外聯繫,特別是東盟及中東等新興市場,向當地清晰闡述香港優勢和實況,吸引他們來港發展;「內聯」方面,特區政府積極邀請眾多領域的優秀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進一步向外拓展。可以說,在特區政府更加主動的工作模式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作用越發具備競爭力,受到各方企業、資金和人才的青睞。
而在本地民生方面,本屆特區政府針對房屋、醫療、環境衞生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改善市民,特別是基層居民的生活條件。以房屋政策為例,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三年後,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由6.1年下降至5.3年,特區政府打出的一系列房屋政策「組合拳」初見成效。同時,特區政府亦已正式向立法會提交《簡樸房條例草案》,堅決清理租賃市場中的劣質「劏房」,力求改善這一香港社會的頑疾。上述工作都充分體現本屆特區政府銳意求變,敢於破局的改革決心,更加以行政主導為綱領,承擔起特區治理第一責任人的關鍵角色。
誠然,擺在香港面前的發展難題、民生挑戰千頭萬緒,但正如李家超所說,「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都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改革工作雖然困難,但可分拆為一件件具體的工作目標,逐一落實。筆者相信,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弘揚靈活拚搏的獅子山精神,在國安港安的良好環境下,在特區政府帶領下,一定能完成改革目標,開啟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