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堅 椽盛資本投資總監
港股經歷一個表現甚佳的2025上半年,以升幅計算,恒生指數與國企指數分別累計上升20%及19.1%,兩者升幅僅次於韓國的KOSPI指數,屬上半年全球表現最佳的三大主要股指。此外,上半年通過港股通流入的北水規模達7,312億元,金額為2024全年的8,078億元約九成。
展望下半年,恒指再上試年內高點(24,874點)並升穿25,000關的機率甚高,但預期屆時需要較大的催化劑配合,以促進海外資金進一步積極流進港股領域,預計相關催化劑為:一是中國內地持續發布令市場喜出望外的宏觀數據,這可展現出經濟動力持續;或者是中央政府推出新一輪大規模且具震撼力的刺激經濟措施。
然而,筆者估計中央短期內再推行更多刺激政策的機率較低,一方面,預計中央政治局會議可能7月下旬舉行,一般情況下,在此之前屬經濟政策空窗期;另一方面,中國近期發布的經濟數據表現皆較市場預期理想,當中包括某程度可反映貿易出口前景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
6月財新製造業PMI重返擴張區間
事實上,無論官方與財新分別編制的製造業PMI於6月份的表現,皆優於市場預期,尤其是主要調查對象為中小型企業的財新製造業PMI當月重返擴張區間至50.4,按月升2.1個百分點。至於國家統計局以大型企業為主而編制的6月製造業PMI則升至49.7,按月升0.2個百分點,略高於市場預期的49.6。
細閱可反映貿易表現的相關分項指數,6月份官方與財新的生產、新訂單指數均重返盛衰分界線(官方編制的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當月分別為51及至50.2),數據表明相關活動重現擴張狀況,這可反映出內地製造業市場需求有所改善。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