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大學逐漸成為內地學生高考之外的新賽道。圖為遊學團在港大校園內打卡。資料圖片
●內地許多家長都把額外申請香港高校作為「標配」。圖為港中大學生。資料圖片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2025年綜合評價入學測試考生在面試中。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家長看中留港就業機會。圖為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25,求職者在各企業攤位前排隊諮詢。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眼下正值高考志願填報季,深圳家長劉先生一邊忙碌着研究內地各大學校的專業和錄取分數線,一邊焦急地等待着香港高校的電話。香港的大學憑借其卓越的學術水平、廣闊的國際視野以及多元化的升學途徑,逐漸成為內地學生高考之外的新賽道。近年來,越來越多內地學生和家長,把目光投向了香港高校和港校在內地的合辦學校,尤其是大灣區家庭,申請香港高校熱度空前,許多家長都把額外申請香港高校作為「標配」。

不同於以往內地考生高考完就開始啟動「放飛」模式,整個6月,劉先生和女兒都在緊張地為升學準備着,抓住最後的期限申請香港高校,參加系列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綜合測評面試等。他介紹,今年香港八大院校非本地生招生名額比例從20%提升至40%,大大提升了考生們報考的積極性。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納入內地統招系統,報考這兩所學校的考生只需直接在系統填報,其餘六所均採用自主招生的方式,考生需自行提交入學申請,初步得到認可的學生將獲得學校面試機會,學校最終將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面試表現」擇優錄取。

在港成長路徑多元 家長看好赴港求學

劉先生感慨,港大、港中大的分數早令大部分學生望塵莫及,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學校的分數近年來亦是水漲船高。他和女兒一番商量,申請了香港教育大學,看中其教育專業在全球排名靠前,畢業後有機會亦會考慮留在香港就業或者繼續深造。

和劉先生有着同樣想法的家庭數量正在明顯增多,一名留學規劃機構的負責人介紹,該校王牌專業教育學科在全球排名靠前,本科畢業生可向教育局申請成為香港註冊教師,應徵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教師崗位,薪資起點較高,在內地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這成為許多家庭為孩子規劃的就業路徑。

有家長表示,如今申讀英美高校動輒一年要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開銷,而香港的高校教育質量對標世界頂尖學府,學費在10萬—40萬元區間,即使算上生活費,也頗具性價比。在升學方面,既可留港就業,又可申請海外碩士,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升學通路。

劉先生坦言,周圍有許多考生都額外申請了香港高校,甚至幾所香港的私立大學都成為不少家庭的「心水選擇」,錄取分數線暴漲。「有些家庭高三這一年緊張的備考中還專門擠出寶貴的時間衝刺英語,因為有香港的私立大學要求分數達到一本線,英語成績達到一定水平,可以提前確定錄取。」眼看有朋友的孩子已經收到了香港恒生大學的錄取通知了,劉先生羨慕不已。

港中文(深圳)綜評面試人數創新高

在申請香港高校的熱潮中,不少大灣區考生還將目光投向了香港高校參與合辦的大學。在廣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師香港浸會大學(BNBU)等學校綜合評價招生熱度居高不下,申請學生數量連年上漲。

根據學校官方公布數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5年吸引近3萬名學子踴躍報考,創下新高,經過篩選,逾15,000名考生在深圳、杭州、上海三大考點進行線下面試,最終入圍5,265人,廣東共2,140名學生入圍,佔比40.65%。北師香港浸會大學(BNBU)2025年廣東省綜合評價錄取入學測試報名人數約1.4萬人,近萬名考生通過資格審核並參加入學測試,考試人數亦創歷史新高。

帶領女兒參加了2場面試的劉先生驚呼,現在不光要「卷」分數,還要「卷」綜合素質,「面試涉及的話題面很廣,不僅考察考生的學科知識,也通過各類創新題型考核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理解分析能力、邏輯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等。」深圳家長王先生則表示:「孩子為準備BNBU面試,參加了模擬聯合國、商業案例分析營,還專門訓練無領導小組討論。現在的高考競爭,不僅是分數比拚,更是時間管理、心理抗壓、表達能力的全方位較量。」

在不少家長看來,這些學校按照「631綜合評價測試」錄取原則,即高考成績佔60%,入學測試成績佔3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佔10%,這對於平時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來說,很有優勢。「如果綜評分數相對較高,高考可以少考幾十分。」有家長甚至計算出了最具性價比的分數「綜評210分以上,高考560的,最划算」。對於眾多考生來說,這意味着高考之外,還有一重保底,「不管能不能錄取,去試一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