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申讀香港高校熱度的不斷上漲,曾經內地不少頭部國際學校裏流傳的口號「三年不努力,將來進港三」漸漸成為歷史。有資深留學規劃機構負責人表示,以深圳最牛的國際高中為例,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學生確實近半學生都是以牛劍和英國G5作為衝刺目標,以港三作為「保底」目標。但近年來,國際形勢不穩定,加上留學費用高企,有不少國際學校的畢業生放棄了歐美頂尖院校的Offer,轉而選擇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除了有學費和生活費方面的考量,不少家長和學生更重視的是,將來留在香港的就業機會。「因為就算在英國G5高校畢業,也未必能留在英國,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但港大畢業生月均三四萬港元的起薪數據,真的非常具有吸引力。」有家長表示。
此前,在深圳舉行的一場針對國際學校學生的招生推廣活動中,相比奧克蘭大學、澳洲前八大高校招生官們上台時的平靜場面,香港都會大學的招生官甫一登台,PPT剛打出來,在場接近三成的家長紛紛舉起手機拍攝,這讓台下許多資深留學機構的老師都驚訝不已,紛紛感嘆「香港」的風向如此強勁。
成績門檻提高 錄取難度攀升
但選擇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漸漸成為了讓申請者擠破腦袋的熱門獨木橋,以內地生身份申請香港高校的學生,明顯感覺今年錄取難度攀升。有家長表示,今年不僅面臨申請提前「關門」,成績門檻也在提高。有家長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香港理工大學本科招生官網因申請量激增早於2月就截止申請,這一政策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內地戶籍,就讀國際課程如A-Level、IB、AP、OSSD等的學生。而港大最新宣布,自2026年招生季起,申請者參加雅思或托福考試的時間必須在對應招生年度的9月1日往前推算的兩年之內,較往年縮短了一年的成績有效期,同時,港大的熱門專業最低申請成績要求也提高了,如建築學院過去只要求AAB,去年提高到了AAA。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