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宣稱的「對等關稅」暫緩徵收期限,將於下周三(7月9日)到期。特朗普周日宣稱,美國針對多數國家的暫緩期屆滿後不打算延長,除非各國已與美國達成協議,否則美方將通知對等關稅生效。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警告,無法達成貿易協議真正損害的是美方利益,如今談判時間所剩無幾,美國經濟惡化跡象正在浮現,貿易框架協議卡關,將考驗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心。
特朗普在訪問中稱,「我們會分析他國對我們的態度:他們對我們好、或者沒那麼好。有些國家我們不在乎,我們會直接開出很高的關稅數字。」他還宣稱會在給各國的信函中寫道,「恭喜,我們允許你們將商品銷售到美國,你們將支付25%關稅,或是35%、50%以及10%。」
CNN指出,特朗普曾宣稱會以關稅施壓,迫使他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今年4月底,特朗普還誇下海口稱已達成200項協議。隨後政府暗中調整目標為「90天內達成90項協議」,然而談判進度遠低於美方預期,至今僅完成兩項框架協議。特朗普本人也承認,美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成數十項協議。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聲稱的「已達成協議會陸續公布」,至今也沒有具體成果。
消費下滑通脹攀升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形勢響起警報。密歇根大學最新調查顯示,6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按月上升16%,但實際開支自5月起意外下滑,是今年以來首次。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沃弗斯稱,「經濟學界原以為到了夏天,就能化解關稅不確定性,如今看來徹底破滅,特朗普的關稅攻勢仍未結束,雖然不出所料,但我們一些人確曾抱有一絲樂觀期待。」
困擾美國的通脹率也持續攀升,由於消費者支出佔美國經濟的三分之二,零售額持續下跌情況令人擔憂。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奈特利分析, 美國家庭對關稅推升物價的擔憂,正與求職者對就業市場的信心下滑同時浮面,「美國股市雖創新高,但經濟實質面臨壓力。」
市場不確定性升溫
多名經濟學家都指出,美國今年春季通脹趨緩,很可能只是企業清理庫存的短暫緩衝。隨着企業庫存清倉,新一批承受高額關稅的進口商品將湧入美國市場,推高通脹率。資產管理公司Brave Eagle分析師勒吉雷洛提醒,「關稅導致的通脹或已開始滲透美國市場。」
CNN最後警告,特朗普政府試圖透過減稅政策紓緩關稅影響,但若美國主要貿易夥伴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美國經濟或步入衰退,美國經濟仍有韌性,但經濟政策不明、關稅談判停滯,市場不確定性已升溫。美國經濟走勢關乎能否與他國達成實質性協議,否則樂觀氣氛會轉為警告訊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