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九文化中心的LED花海吸引市民影相打卡。 資料圖片

辛 年

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說「美是一種超利害的判斷」,意為審美判斷不涉及利害關係。對我來說,靜靜地欣賞四周的人和景物的各種美態,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更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從我家大廳向外望,遠處是青山、碧海,近處是參天古樹、羊腸小徑。每天早上,我和太太在居所下面的小公園散步,一面聽鳥鳴,一面聽葉響,望白雲舒捲,望朝霞飄渺,體驗大自然的美景,但見海水和山嶺相融,微風和樹影相會,南丫島深綠色的叢林覆蓋着陡峭的山坡。再環視四周,有人舞劍,有人引吭高歌《可愛的早晨》,有人淺唱英語民謠《Morning Town Ride》。有本地人、有內地人、也有外國人,同樣表現出美的節奏。有一天早上,我們在散步途中,遇見一對德國夫婦。我用英語問他們是否閱讀過康德著作,高大的先生說有,並隨即糾正我康德的德語發音,我連聲說着自己僅懂一句的德語「danke」(感謝),他倆頷首微笑致意。

法國文學家蒙田這樣說過:「每一個認真對待的日子,都將是最美的一天。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在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體會生活本身,把每天都當成人生獎賞。想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努力,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不抱怨,不放棄。」要活得漂亮,正確的人生態度正是如此。德國哲學家尼采說:「唯有作為審美現實,世界與此在(或世界之此在)才是有理由的。」美才是生活,才是心靈的享受。

李商隱著名的《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表現出愛情既細膩又純美的一面。美好的愛情就像絕句,抑揚頓挫,飽滿豐盈,正如秦觀《鵲橋仙》所描繪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那樣。作家張曼娟在《此物最相思》中這樣說:「保持相愛的距離,才有美感,才展現出戀者的人生智慧。」有優美的環境,才有美麗的故事;有優美的環境,才能造就美麗的心靈。童年時,我經常到荔枝角蝴蝶谷道旁的大草坪遊玩。在這片青葱的土地上,印下無數足跡,度過一段喜悅的時光。即使多年後,荔枝角水光山色的美仍不時盤桓在腦際。

去年3月末,我和太太到觀塘東九文化中心觀看外面階梯的LED花海設計。傍晚的LED花海艷麗而不失清雅,粉橙色的燈齊齊盛放。到晚上,發出粉藍、粉紫、粉紅的燈光,姹紫嫣紅,瀰漫浪漫氣氛,呈現出生氣勃勃、春天氣息的美態。我們感到彷彿回到年輕時代。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是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的名言。多元共融的環境方能滋生和繁榮各種文化的美,讓我們互相交流,共同增益人類文明,走向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