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界人士建議政府多舉辦介紹國家的展覽。圖為香港學生參與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展覽開幕典禮。 資料圖片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早前訪港,有學生憧憬,自己能坐在潛水器裏,探索自然的奧秘。資料圖片

事實印證國安基礎愈穩固 社會由治及興發展動能愈強勁

五年前的今天(6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香港國安法,國家主席習近平即日簽署主席令公布,香港終於擺脫國安「不設防」的泥沼,香港國安法成為香港社會由亂到治的分水嶺,開啟了「一國兩制」新篇章。當世界審視這座國際金融中心的五年變遷,一組數據折射出深層變革─香港競爭力重返全球三甲、2025年上半年IPO募資額重奪世界冠軍。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事實印證,國家安全的基礎愈穩固,香港社會由治及興的發展動能就愈強勁,社會秩序恢復直接推動經濟指標躍升。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社會從政治動盪中回歸理性,法治秩序得以重塑,這正是「一國」原則下「兩制」良性運行的前提條件。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這些年,香港市民難以忘記,2014年非法「佔中」、2016年「旺角暴亂」直至2019年「修例風波」,國家安全漏洞暴露無遺,香港社會經濟民生發展停滯不前,而香港國安法以雷霆之勢扭轉危局,暴力行為大幅下降。2024年3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獲立法會全票通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歷經27年終告完成。香港國安法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渾然一體、兼容互補,形成閉合的法律防線。這些年鼓吹「港獨」的情況不斷減少,如支聯會、香港民主黨、社民連等眾多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相繼自行解散或停止運作。

港在國家重要角色愈發顯現

這些年,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角色愈發顯現,「一國兩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在集合11個國家和地區近100位嘉賓、專家學者的「一國兩制」學術研討會上,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原副議長翁詩傑觀察到,香港國安法帶來「穩定紅利」吸引全球投資者,香港在國家安全與社會治理間取得平衡,且經濟競爭力並未受損,這一成功正表明「一國兩制」框架下治理的成熟、自信與智慧。

這些年,愈來愈多的香港青少年心繫祖國發展,2024年香港中學生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探訪航天重器;同年「深海一號」科考船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訪港,科學家與學子分享深海奧秘。有學生憧憬,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自己能坐在潛水器裏,探索自然的奧秘。而在近日舉辦的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論壇上,約180名不同年齡層的香港學生表演「五載新希望 國安我擔當」節目,生動詮釋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青年傳承。

這些年,香港國安法維護香港穩定的成效顯著,而目前只有0.2%的被捕者涉及國安案件,更反映國安法只針對極少數人。但香港的國安風險是陰影猶存,行政長官李家超警示:「軟對抗」可能潛伏在各個領域,提醒公眾擦亮眼睛。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夯實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盡最大努力為年輕人樹立正確國家觀念。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應生指出,政府一直鼓勵多元發展,但不法分子以此為藉口,掩飾他們的「軟對抗」違法行為,讓市民不易察覺。全國政協委員佘德聰表示,維護國安的鬥爭遠未結束,必須持續強化防範與應對,提升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國安意識與分析能力。

五載春秋,「一法安香江」成為現實。從黑暴時期各區滿目瘡痍,到今日中環交易所繁忙的IPO鳴鑼;從動盪街巷到文昌航天科普中心的香港少年熱切目光——安全與繁榮的天秤終獲平衡。歷史將銘記:國安家好,方有香江遠航,維護國家安全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