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跨境ETF產品創新持續提速。去年,深圳交易所也與景順長城外方股東景順在愛爾蘭交易所簽署合作意向書,推動創業板50ETF走向全球。創業50指數優選創業板市場內50隻知名度高、市值規模大、流動性好的股票作為成份股,是內地優質科技成長類公司的代表指數,覆蓋新能源、人工智能、醫藥生物、高端製造等三創四新企業。
持續豐富離岸人民幣配置工具
至於今年3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利安-招商中證紅利指數ETF,在產品設計上,比照上交所上市的招商中證紅利ETF。而招商中證紅利ETF掛鈎的中證紅利指數以滬深A股中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隻股票為成份股。值得留意的是,利安-招商中證紅利指數型ETF設立了人民幣份額,也是首隻可使用人民幣交易的ETF互掛產品,進一步豐富離岸人民幣配置工具選擇,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過去三十年間,服務於普通投資者、專戶投資者以及QDII機構客戶,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尤其是近年來,跨境ETF產品數量和規模的增長,基金互認的推進,這些都為進一步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安永金融服務財富及資產管理合夥人王珊珊預計,未來公募基金會更加理解海外投資者的需求,在產品結構、投資策略、指數編制和採用等方面,不斷創新和推進,推出面向全球市場的跨境產品。「隨着金融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中國公募基金的國際化重點,將是通過ETF聯通機制,以其作為先鋒,並加快創新步伐,來吸引更多海外資金以跟蹤有代表性的寬基指數,來持有中國優質權益資產。」
戰略新興行業料成ETF新主題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阮青松亦指,在全球資產配置需求持續多元化和跨境互聯互通機制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中國公募基金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必然催生更加豐富且富有創新性的金融產品。他預計,未來跨境ETF的品種將更加細分與專業化,除已有的滬深300、創業板等核心指數ETF走向海外,可預見涵蓋醫療健康、半導體、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戰略新興行業的主題ETF有望相繼推出,例如以碳中和為核心的綠色能源ETF,滿足境外機構對中國「雙碳」轉型機遇的配置需求。
與此同時,多市場多幣種的ETF交叉上市或將成為常態,成為未來金融產品創新的選項之一。「投資者可在新加坡、盧森堡或迪拜交易所以美元、歐元、人民幣等多種幣種自由選擇買賣,從而進一步降低匯率波動對組合收益的侵蝕;亦有望發行跨市場配置類金融產品,如聯動中美、亞太多地資產的多市場ETF,或通過香港、新加坡平台發行可雙向申贖、跨幣種結算的組合型基金。」阮青松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