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人工智能(AI)衝擊就業市場已成為現實。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25年就業未來報告》,到2030年,AI預期將淘汰900萬個現有職位,但同時也將創造出1,100萬個新職位。美國《紐約時報》引述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經濟機會總監拉曼的分析,指出「信任、整合與品味」將是人類無法被AI替代的核心能力。

拉曼認為未來職場形態,將會是人類和AI互補共創。AI大量撰寫政策文本、金融報表等資料,但相關產出離不開人類審查,AI審核員、事實核查員、倫理檢查員、法律顧問與風險監控員等職位,將是確保AI生成內容可被信賴的重要角色。此外,AI現時與企業業務之間無法實現完美對接,未來將需要大量能解構技術並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人才,例如AI應用設計師、個性調試顧問、人機協作培訓員等,將負責連接演算法與商業運作。

藍領或比白領更安全

「品味」是人類保有獨特優勢的領域,在AI成為生產標準配備後,如何產出具備獨特風格與美感內容並引發共鳴的能力,將會是企業的致勝關鍵。品牌美學策劃師、敘事設計顧問、互動體驗設計師等均強調文化理解與市場敏感度,真正能體現品牌靈魂與創意判斷的人才,將難以被AI所替代。

諮詢公司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創辦人李斯特表示,行政與客服相關工作是短期內最容易被AI取代的職業,藍領工人可能比白領工作者「更安全」。李斯特呼籲企業正視「技能升級的迫切性」,為員工迎接AI時代作好準備,但她也認為AI完全取代人類為時尚早,因此現時無需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