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國際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

香港人的平均壽命位居世界前列(據香港衞生署數據),作為「長壽之都」的香港,同時亦面臨隨之而來的長壽危機。癌症、中風和心臟病等危疾的發病率正隨着人口老齡化快速上升。根據隸屬於世衛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3,500萬新增癌症病例,與2022年相比增加77%。大約五分之一人口在一生中會罹患癌症,大約九分之一男性和十二分之一女性死於癌症。

而香港在過往10年,癌症發病個案以年均約2.4%的比率增長。由2022年統計數據(癌症網上資源中心)指出,平均每日有97人確診癌症。隨着危疾發病率持續攀升,當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及生活經濟壓力,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危疾保險為未來築起一道防線。

用危疾保險築防線

現時市面上的危疾保險通常涵蓋多種嚴重疾病,其中包括兒童疾病及罕見疾病,保障範圍更加廣泛。為應對高復發率的嚴重疾病,危疾保險更增設多重賠償保障,除了減少患者因再次罹患危疾而帶來的經濟壓力,更可減輕心理負擔,增加治療信心。部分危疾保險更提供慢性疾病保障,降低演變為危疾的風險。由早期到晚期的危疾診斷,確保患者在不同階段都能獲得持續的治療及護理支援,全程給予適切的支援和周全保障。投保人亦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財務能力及家庭需要,靈活的自選危疾保障範圍及附加保障。除此之外,只需簡易核保的危疾保險不僅省卻了繁瑣的體檢流程,還降低了投保門檻,讓更多人有機會購買危疾保險,獲得所需的保障。

隨着醫療技術進步,許多危疾的存活率亦顯著提升。六月初舉行的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會議指出,不同癌症的分期存活率數字顯示,病人如能及早發現癌症並盡快接受治療,存活率會越高。本港大部分早期癌症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達九成或以上,個別癌症如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等早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甚至與一般人無異。然而,存活率的提高並不意味治療終結,許多癌症患者需接受長期甚至終身的持續治療,包括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復康支援及定期監測,以控制病情或預防復發。由此可見,持續治療過程少不了財務上的支持。危疾保險一方面可提供持續性賠償,每月發放現金賠償給患者,作為收入的替代來源。加上藥物保障,以應付日常醫療開支。另一方面提供護理支援,可協助患者應對治療後的復康需求。例如居家護理,物理治療或營養諮詢等。另外,可善用保險公司設有的情緒及心理支援平台,針對癌症等疾病引發的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可透過電話或線上諮詢,減輕持續治療期間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壓力。

跨境醫療服務興起

近年來,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求醫。保險公司陸續與大灣區醫療機構合作,推出跨境醫療服務。特別針對癌症治療,提供中西醫結合治療服務和跨境癌症管理計劃,配合住院免找數、優先預約通道以及一站式癌症護理支援等,善用兩地醫療資源,滿足不同人群的危疾或醫療需求。

危疾平時看來只是一個名詞,直到它突然降臨在自己或家人身上,那一刻我們才會意識到危疾保險的重要性。危疾猶如一場長跑比賽,而危疾保險作為比賽的補給站,為患者提供經濟上的保障,更成為持續治療過程中堅實的後盾。透過靈活的賠償選擇和全面的保障範圍,加上附加的健康管理服務,讓患者專注於康復,無後顧之憂。

溫馨提示,客戶購買保單前先考慮不同因素,例如購買保險的目的、保障需要、負擔能力、保障範圍等,從而選擇適合自己保險產品。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讀者,建議向專業的理財或保險顧問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