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青註冊中醫
●中醫根據患者病情選用針灸、拔罐等外治療法增強治療效果。
●若屬痰熱、陰虛咳嗽者,忌食辛辣食品。
●陳皮
●黃芪
●茯苓
●五指毛桃
●黨參
●百合
●沙參、玉竹及麥冬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訊,約有10%至20%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人士,可能繼續受到此病的中長期影響,這些影響統稱為「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俗稱「長新冠」。本地大學曾有進行相關研究,發現17%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四周仍出現咳嗽、咳痰、咽乾咽痛等症狀,近日新冠確診數字持續回升,「長新冠」隨之再次引起大眾關注。在臨床診症中,咳嗽是市民常尋求中醫治療「長新冠」的症狀之一,但其具體表現出的症狀各異,除咳嗽外,還伴有其他全身症狀,故在中醫的理解中屬於不同證型,治療方法亦各有不同,因此決不能見咳止咳。 ●文︰香港中醫學會 羅桂青博士

中醫對於咳嗽的認知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中已記錄了「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意思是,各個臟腑的功能失調,導致肺無法正常宣降,最後都導致肺氣上逆而表現出咳嗽症狀。傳統中醫認為,咳嗽與肺、脾、腎三臟密切相關,肺主一身之氣,脾主運化水濕,腎主納氣,幫助肺維持呼吸深度。而且,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強調其對痰的生成和代謝意義重大。如感染2019冠狀病毒後導致肺、脾、腎功能下降,則容易出現肺失宣降或痰濕阻肺等情況。確診後出現咳嗽不止的症狀,可與肺脾氣虛、氣陰兩虛、寒痰或痰熱阻肺等病因有關。

據病情外治療法 別埋頭進補

除中藥外,中醫亦可根據患者病情選用針灸、拔罐等外治療法增強治療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大眾往往對「新冠」及「長新冠」定義上的區別總集中在快測結果是否已「轉陰」,如已「轉陰」便認為當下已不是外感,故總採用各類補益食物或藥物調整身體機能。然而,在臨床工作中,這其實可以看到部分已「轉陰」患者,仍存在中醫認為的「表證」,此類患者則需要中醫師以祛風散邪的方法治療。因此,如埋頭進補恐與治療方向背道而馳,故市民如出現持續不癒的咳嗽,宜尋求中醫師或專業醫務人員的幫助。

慎食肥甘厚膩食物 以免礙脾

咳痰不爽時,可輕拍其背以促其痰液咳出。在飲食上,慎食肥甘厚膩的食物,以免礙脾。因為傳統中醫認為,脾其中一個作用為運化水濕,當脾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身體內正常的水分也會因此變成痰濕。如早前端午前後,市民多購置糉子應節,但糉子由糯米製成,配以五花肉等輔料,因此較難消化,容易影響脾的運化功能,故建議適量進食,不宜過多。若屬痰熱、陰虛咳嗽者,則忌食辛辣食品。

養生湯飲食療方

由於篇幅有限,不能盡錄各種咳嗽的食療,茲分享肺脾氣虛證、氣陰兩虛證咳嗽的食療湯。

一·肺脾氣虛(3至4人分量)

材料︰黃芪15克、茯苓15克、五指毛桃30克、黨參15克、陳皮3克

煮法:煎湯代茶飲。配以瘦肉煮湯,瘦肉汆水後,將其餘已洗淨的材料一併加水滾煮1至2小時後即可飲用。

功效:補脾益肺

二·氣陰兩虛(3至4人分量)

材料︰北沙參20克、南沙参20克、麥冬12克、玉竹12克、百合15克、瘦肉1斤

煮法:將瘦肉汆水後,將其餘已洗淨的材料一併加水滾煮1-2小時後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滋陰

溫馨提示:雖然湯水的偏性不及藥物,但對身體仍有影響,偶爾服用某些湯水問題不大,若要長服和更對證地針對個人體質應用,還應請教註冊中醫師。

臨床常見證型與相關表現

一、肺脾氣虛證

症狀:咳嗽,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腹脹,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脈虛無力。

治法:補肺益脾,化痰止咳

二、氣陰兩虛證

症狀:乾咳少痰,乏力,氣短,口乾,口渴,心悸,汗多,納差。舌紅少津,脈細或虛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化痰止咳

三、痰濕蘊肺證

症狀:咳嗽反覆發作,尤以晨起咳甚,咳聲重濁,痰多,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胸悶氣憋,痰出則咳緩、憋悶減輕。常伴體倦,脘痞,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四、痰熱鬱肺證

症狀:咳嗽氣息急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稠黏或為黃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熱腥味,胸脅脹滿,或咳引胸痛,面紅,或有身熱,口乾欲飲,舌苔薄黃膩,舌質紅,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五、寒痰阻肺證

症狀:癢咳,或陣咳、嗆咳、夜咳,遇冷加重,白痰難咯,痰黏如泡沫狀。怯寒背冷,苔白膩,脈弦緊。

治法:溫肺化痰,理氣止咳

總結來說,肺脾氣虛者表現為咳嗽伴疲勞、氣促等,中醫中藥處方治之以補肺健脾之法;氣陰兩虛者表現為乾咳伴疲勞、口咽乾燥等,治以益氣養陰之法;痰阻肺氣又須根據臨床表現辨別屬於濕痰、寒痰還是熱痰,分別治以燥濕化痰、溫化寒痰、清熱化痰之法;另外如濕氣偏重則另配合健脾化濕藥;腎虛者,可見腎主納氣功能受損,無法協助肺維持呼吸深度,因此出現久咳、呼吸短淺等表現,則需補腎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