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2025年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第二季的「創新科技、工業製造與智慧城市」專場昨日舉行,包括香港科技園、施耐德電氣等逾50家知名企業參展,提供AI工程師、IT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師等數千個創科領域優質高薪職位。現場人頭湧湧,不少經優才和高才計劃來港的人才到場諮詢工作機會。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視頻致辭時表示,香港創科產業發展將更多元和蓬勃,對創科人才需求日益殷切,特區政府會多管齊下壯大本地創科人才庫,透過不同政策措施持續培育、吸引和挽留創科人才。
企業注重求職者經驗能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直擊,不少優才和高才到場查詢,參與博覽會的佰模雲三維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員工林小姐表示,在港設分公司乃藉助香港的國際優勢邁向國際市場,今次主要希望可招聘AI相關工作職位人員,會注重求職者的經驗與能力。
易感科技公司的負責人馬女士表示,昨日的博覽會人流量大,反應熱烈,但大部分是應屆畢業生及未畢業的學生,公司更希望招聘有工作經驗的香港人才,而今次期望招聘硬件開發工程師等研發類職位的員工。
在香港就讀研究生的Miranda到場了解招聘情況,希望從事AI技術業務發展相關工作,認為博覽會提供求職者展示自己的機會,較單純投簡歷有意義,可直接與企業交流。她計劃畢業後留港工作,因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可提供更多機會。
透過優才計劃來港一年的周先生,尚未找到與自身經驗匹配的科技相關工作,認為粵語是主要挑戰。他坦言香港求職渠道分散,在各求職平台上申請職位花費大量時間,期望特區政府設計統一平台,根據教育背景、工作經驗作分類,提供針對性職位信息,而香港優勢在於法制健全、薪酬較優,文化包容及工作環境舒適,職業發展更多樣化,有信心能找到工作。
來自珠海的王小姐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期望覓得金融相關的初級職位,故透過參加各類職業博覽等活動詳細了解招聘信息。她畢業後曾在內地工作一年,由於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發展機遇更多,故申請來港尋找工作機會。
孫東致辭時表示,隨着未來數年有多項大型創科基建及土地陸續落成及推出,香港創科產業發展將更加多元和蓬勃。去年11月發表的2023年人力資源預測報告,預計創科界至2028年將面臨人才短缺,尤其是高需求職業包括數據分析師,以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科技、微電子及製藥等領域專才。香港渴望人才,也準備好接納人才,希望求職者和企業把握今次機會,互相交流、配對崗位,多了解創科市場前景,為環境變化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