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多位地區人士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完善地區治理後,區議會不僅徹底轉變了過去政治化、對抗化的風氣,更成為真正為市民服務、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平台。地區「三會」(分區、滅罪、防火委員會)、區議會與關愛隊構成鐵三角協作網。區議會主席兼任關愛隊總指揮,統合三方資源應對突發事件。民生事務中,關愛隊實地收集需求,區議會協調部門解決,大大提升了應對突發事件及處理民生事務的效率與靈活性,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李清霞是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當選議員,她回顧當時的議會感觸頗深:「當時區議會被亂港分子把持,民生議題被政治化,為反對而反對。」她指出:「我記得曾有一名議員曾直接走到我面前拍桌子罵我。但我認為,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只是講真話,為什麼要怕?」那段時期,「每次開會都像打仗」,李清霞坦言壓力巨大,但必須「準備文件有理有據,調整心態不怕事」。
在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及重塑區議會後,「愛國者治港」原則全面落實,李清霞在2023年再次成功當選東區區議員,「這一屆區議會討論重點,多是聚焦民生事項。」她介紹現在推動議題前會先進行街頭民調、問卷調查,充分聽取市民意見,再帶入議會理性討論。與過去因選區利益爭執不同,「現在大家真的會理性地把利益最大化,讓市民受益。只要是好的、為市民謀幸福的,大家都會支持。」
李清霞關注人口老齡化:「我很關注東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她指出,區內長者眾多,普遍面臨出行不便、獨居孤獨、社交斷裂等困境。作為社會福利委員會副主席,她積極推動多項措施:區議會與社會福利署合作推出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為有需要的長者及照顧者提供支援和送上關愛;並策劃各類活動促進社區融入,如「智能手機班」教導長者預約看病、查詢公交等。「7月份我還會帶獨居/雙居長者去深圳參觀大灣區認可的養老院,讓他們親身體驗大灣區的養老生活圈」。
效率的提升更體現在具體個案的處理上,李清霞分享了兩個案例。其一是在4月底,太古地鐵站附近出現不明臭味,經消防員檢測後,發現現場的硫化氫濃度超出標準。 「我立即上報民政署,他們迅速統籌環保署、渠務署等多個部門。」很快鎖定源頭是附近私人屋苑污水渠破裂導致污水流入清水渠,「協調屋苑盡快維修後,街坊都稱讚處理速度快」。其二是困擾鰂魚涌太明樓住戶已久的嚴重漏水問題,居民長期查不到漏水源頭。李清霞得知事件後,前來實地視察,最終得知漏水源頭為五樓五樓的洗碗盆去水管破裂。她隨即聯絡住戶子女完成維修。
作為直選議員,她在處理個案時也感受到「政府部門配合得很好」,因為「大家現在都秉持同一個理念:為市民謀幸福,解決急難愁盼」。她深有感觸地說:「目標一致,事半功倍。完善地區治理後,社區辦事速度真的加快了,不拖拉,很多事都實實在在地做了。」
地區「三會」、關愛隊與區議會互相合作,共同為市民服務。東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鄭承峰分享履職三年來的工作心得,強調在區議會重塑及關愛隊加入後,地區安全宣傳與跨部門協作效能顯著提升。他形容滅罪工作是「細水長流的橋樑」,需與時俱進應對犯罪形態變化。
鄭承峰指出,本屆區議會架構革新帶來實質轉變:「以前各部門可能各自為政,滅罪的只做滅罪,防火的只做防火。」如今通過定期協調會議,各部門在活動規劃階段即整合資源,避免重複做同一個活動,更能將不同範疇的工作做得更廣泛。」他特別提到關愛隊的加入成為關鍵助力:「有了關愛隊後,不同活動的市民參與率確實提高了。從數據看,我們每次活動人數都在增加。」
在犯罪預防宣傳方面,委員會採取多樣化策略:定期舉辦安全嘉年華、組織社區探訪,更創新開展機構參觀活動。「我們帶市民參觀國家安全展覽廳、懲教署設施等」鄭承峰介紹,多個政府部門會主動參與活動並進行專題簡介。這種沉浸式教育讓長者與青年同步掌握最新犯罪手法,提升識騙防罪能力。
被問及三年工作感悟,鄭承峰以「橋樑」比喻職責定位:「這份工作永遠沒有完結的一天,因為罪案形態持續演變。我們不是代表市民,而是成為連接民政署、警方與市民的溝通樞紐。」面對新型犯罪挑戰,鄭承峰表示將繼續深化"政─警─民"三方協作機制,通過數據化宣傳及精準聯防,築牢社區安全網絡。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吳俊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