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預測2043年,平均每三名港人便有多於一人是長者,這亦帶來無窮的銀髮商機。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擔任組長的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昨日與相關政策局官員公布,就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銀色品質保證」、「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以及釋放「銀色生產動力」5個範疇合共推出30項措施,包括推出「老友記·食好啲」行動,料逾百間食肆響應為長者提供優惠,並會增加適合年長人士的工作機會,以及開發跨境養老保險產品。卓永興引述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統計,去年本港60歲或以上人士消費額達3,42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1%,估計10年後可增至4,960億元,相信推出一系列措施後,每年消費額將有5%可觀增長,經濟效益約170億元。

卓永興表示,政府訂立的大方向及措施,是與其他機構及團體合作推行,故很難制定KPI硬指標,亦很難估算措施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他強調,面對本港高齡化愈來愈嚴重,必須積極應對所帶來的挑戰,「長者生活有別於一般人,在飲食、個人衞生、健康及照護方面都有龐大消費潛力。」他形容該30項措施豐富及實在,期望能壯大銀髮經濟的體量和產業鏈,並在生活各個範疇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增加他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商經局:與連鎖飲食集團合作推出軟餐
負責促進「銀色消費」及推廣「銀色品質保證」的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政府將在展覽及零售、電子商貿、飲食、銀髮高峰會,以及保障長者消費者權益上促進銀色消費,合共涉及11項措施。政府會積極推動商界了解長者需要,包括在展覽中加入「銀色」元素,同時與社聯合作於今年11月舉辦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中加入「銀髮經濟」相關專題演講;亦會安排長者免費入場、長者專屬優惠等。此外,如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將於今年第三季舉行「香港開心購物節」,推動屬下會員品牌提供長者優惠。

他強調,飲食是銀髮經濟重要一環,因此會鼓勵飲食界提供迎合長者喜好的餐膳體驗與飲食優惠,目前各大集團均表示有興趣參與「老友記·食好啲」行動,預計屆時有逾百間食肆響應,並在今年第三季推出;同時又會與社聯合作,與連鎖飲食集團推出軟餐。
「銀色品質產品」方面,丘應樺指粵港澳三地政府一直致力為不同產品和服務訂立「灣區標準」,以促進三地互聯互通融合發展。適逢銀髮經濟是今年「灣區標準」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可藉此推廣「銀色品質保證」,助力業界提升相關產品的質素,繼而拓展產品的銷售網至粵港澳三地,惠及廣大銀髮消費者。
他表示,社聯預計今年年底前可將「照護食」納入「灣區標準」清單,成為第一個由香港業界提出及制定的銀髮經濟領域「灣區標準」。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會加強推廣,以鼓勵業界採用和制定更多銀色產品的「灣區標準」;而香港工業總會亦預計明年內推出專為樂齡產品而設的「銀色Q嘜」。
創科局:推動發展「銀色產業」樂齡科技
另隨着銀髮族的健康和生活所需,樂齡產品遂應運而生。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指出,該局會牽頭推動發展「銀色產業」,其中科學園會與業界加強合作,為園區公司提供樂齡科技應用測試平台,以加快有關產品和技術的發展。數碼港亦會在其年度盛事數碼娛樂領袖論壇特意舉辦樂齡電競體驗日,讓長者接觸更多不同的樂齡科技。
社聯回應表示,預計今年6月將推出樂齡科技租賃網購平台,讓有需要的銀髮族或照顧者能更便捷地租賃或購買樂齡科技產品。社聯現正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合力研擬「照護食」灣區標準,預計於今年底發布。社聯亦積極開發照護食認可機制,為市場上的照護食產品提供級別認證。
廣開培訓課程 鼓勵「後50」人士投職場
(記者 張茗)香港勞動人口持續老化,如何進一步釋放潛在勞動力一直屬重要議題。「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昨日公布的30項措施,亦涉及如何釋放「銀色生產動力」。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昨日表示,由於長者未必能承擔長時間工作而傾向於「短炒」工作,僱員再培訓局會根據工作組的方針,推出3項進一步推動「後50」人士接受培訓和就業的措施,包括針對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推出更多為「後50」人士專設的就業掛鈎新課程,飲食業和兒童住宿照顧服務行業的相關課程今年第二季推出。此外,勞工處會於今年舉辦60場特別適合中高齡人士的招聘會,場數為去年的兩倍。
何啟明續說,勞工處於去年7月推出為期3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反應十分理想,截至上月30日已錄得逾4萬名參加者及1.8萬宗就業個案,其中60歲或以上的參加人數及就業個案數目佔總數的25%。勞工處會密切監察情況,並於明年第一季對再就業計劃進行中期檢討,並一併檢討中高齡就業計劃,以期探討進一步鼓勵60歲或以上人士就業的優化措施。
除了就業,長者理財及退休規劃同樣重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的措施重點為理財、退休規劃宣傳及針對性防騙策略。理財教育方面,法律業界會加強推廣「平安三寶」;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亦會加強推廣「HKMC退休3寶」(即安老按揭計劃、保單逆按計劃及香港年金計劃)。
跨境養老保險產品方面,他指保險業監管局正與一家內地大型保險集團洽談合作,鼓勵其落戶香港。
另外,金管局會聯同銀行業界制定《長者友善銀行服務指引》並加強銀行防騙措施,包括新設「智安存」及「預設不開通網上銀行」功能,限制高風險交易;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亦會於全年舉辦約100項加強長者金融防騙教育的活動
倡推適老路線 促進「銀髮旅遊」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及鄧家彪建議,旅遊路線加入適老設計以促進「銀髮旅遊」;加強推廣智慧樂齡科技;以及於強積金加入保證回報計劃等建議,同時促請特區政府研究立法禁止年齡歧視,以消除長者就業障礙。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建議政府在推出針對銀齡人士的培訓措施時,可考慮改造勞工處就業中心成支援長者就業點作配合,並以招聘車形式,深入長者社區,宣講適合長者的培訓課程及就業配對。
銀行界:優化長者服務 保障退休收入

(記者 馬翠媚)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昨就五大範疇共提出30項措施。香港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昨表示,該會正與會員銀行、監管機構和相關部門探討,支持及配合政府加強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促進銀色產業。她強調銀行業一直有為長者提供友善安排,未來將與金管局合作,冀年內制訂業界指引,鼓勵銀行進一步提升長者友善的銀行服務,並加強金融防騙措施及相關的長者防騙教育工作。
中銀香港昨表示,該行積極推動產品及服務創新,協助長者兼顧財務保障與退休後收入規劃,又指該行的年金、保單逆按揭、安老按揭業務規模領先市場,並大力支持特區政府發行銀色債券,為長者提供穩定回報。該行持續優化長者友善的線上及線下理財體驗,擴展服務觸達與渠道覆蓋;同時透過理財教育、社區參與及系統防護,加強長者防騙意識,共同營造安全理財環境。
中銀香港又指,為回應港人內地養老趨勢,該行將加強集團內協作,加快完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養老金融布局,構建涵蓋金融服務、醫療健康及生活支援的一體化生態圈,助力客戶跨地域延續高質素的退休生活。

馬會「樂齡新里程」啟動 改善長者精神健康
(記者 李千尋)數據顯示自2019年起,香港長者自殺率有所下降,主要得益於大規模的精神健康推廣,以及社區服務的提升,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昨日舉行「樂齡新里程」啟動禮,冀透過跨界別社區支援網絡,進一步協助改善長者精神健康。計劃在新階段推動基層醫療協作,成立賽馬會樂齡同行匯,提供基層醫療醫生共同治理服務;服務對象由長者延伸至45歲或以上人士;以及建立與醫管局合作的轉介機制,將穩定及正輪候精神科專科門診的個案轉介至社區服務單位或指定地區康健中心。
支援抑鬱患者 締造健康社區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去年展開為期3年的新階段服務,預計為逾1.3萬名有抑鬱風險或徵狀的中高齡人士提供支援。計劃將培訓逾70名社工,並舉辦一系列專業培訓工作坊,以提升相關的專業人員在精神健康支援方面的知識與實務技能。計劃並將凝聚逾480名「樂齡之友」,及舉辦逾1,500場公眾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公眾對中高齡人士精神健康的認識,締造健康社區。
現年50歲的張惠蓮自幼照顧家中患精神分裂的母親及兩名弟弟,因家庭壓力患上創傷後遺症。她昨日在記者會上分享,母親入住院舍及弟弟成家後,她感到迷失自我,加上個性內向,產生了抑鬱及隱蔽傾向。經社工介紹參加該計劃後,她透過認知行為小組學會梳理情緒,並開始主動約朋友行山、看電影,更愛上畫和諧粉彩。張惠蓮希望將來參加計劃大使訓練班,以另一身份支持同路人,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規劃。
計劃首席研究員、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表示,數據指自2019年起,本港長者自殺率有所下降。精神健康問題對基層健康至關重要,林一星呼籲長者及其他年齡段人士在遇到精神健康問題時,應及時尋求家庭醫生及社區服務協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