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正當美國主權評級被評級機構降級之際,香港的評級卻獲得維持甚至上調展望。評級機構穆迪昨日確認香港「Aa3」評級,並將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理由是香港信用可靠性保持穩健,超出該行之前評估,能抵禦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貿易增長放緩的影響。標普昨日亦維持香港「AA+」評級,評級展望繼續「穩定」。而上周惠譽亦維持對港「AA-」評級及「穩定」展望。對於三大評級機構均予香港「穩定」展望,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這反映在全球經濟和金融不確定性增加之際,香港經濟和金融系統的韌性和抗逆力更為突顯。


穆迪的報告指出,在當前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和貿易面臨較低增長的情況下,香港憑藉高效的政策機制,加上香港經濟和金融系統的韌性,將繼續支持香港的信用評級。至於將香港評級展望提升為「穩定」,反映出香港的信用狀況能夠抵禦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貿易增長放緩的影響。
標普則指出,特區政府的政策趨向更靈活和高效,香港的聯匯制度亦促進貨幣和金融的穩定,經歷市場波動依然保持平穩運作。「穩定」的評級展望,亦反映該行預期雖然國際經濟環境至少在未來2年內存在不確定性,但香港經濟仍將保持與其他高收入經濟體一致的增長率。同時,即使政府加大基建開支,標普也預計,未來2年至3年政府預算赤字,平均可保持低於GDP4%的水平。
評級機構認同港具龐大財政緩衝
標普及穆迪的報告皆同時指出,特區政府有龐大的財政緩衝。在疫情後,儘管面對公共財政壓力,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來維持財政狀況穩健。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也提出強化財政整合計劃,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逐步把政府賬目恢復平衡。
特區政府發言人昨列舉香港近期多項經濟數據,佐證本港經濟具備穩定前行之韌性。發言人指出,最近的數據充分顯示,香港的金融體系保持穩健,銀行存款持續增長、資本市場表現活躍、新股市場暢旺,這些都反映環球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以新股集資為例,今年以來,本港新股集資額超過76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七倍,並已達到去年全年新股集資總額接近九成。
特區政府料後年恢復財政盈餘
就評級機構關注的政府財政平衡方面,發言人表示,根據特區政府的中期財政預測,就經營賬目(即政府的日常收入和支出)而言,在今個財政年度已經會大致平衡,並從下一財政年度起恢復盈餘。至於非經營賬目(主要涉及基本工程開支,如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政府會靈活善用市場資源,包括公私營合作、擴大發債規模等,以加快相關項目的推展。即使如此,非經營賬目的赤字水平亦將由下年度開始逐步下降。
發言人指,在計及發行債券淨所得後,政府綜合賬目將會在2028/29年度恢復盈餘。而未來5年財政儲備將維持在約5,000多億元的水平。
陳茂波:外資對港信心預期正面
陳茂波昨晚在社交媒體回應時表示,三家主要評級機構都先後給予香港「穩定」的評級展望,反映在全球經濟和金融不確定性增加之際,香港經濟和金融系統的韌性和抗逆力更為突顯。香港有寬裕的財政緩衝和厚實的外匯儲備、穩健的對外資產負債表,以及較高人均收入水平等的信用基本面,都支持香港評級的正面評價。
他指,本港金融市場持續蓬勃發展、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反映國際資金對香港的信心和正面預期。特區政府高效靈活的政策措施,加上香港人的識變求變,讓香港在挑戰中抓緊新的機遇,推動更好發展。國家經濟穩步發展,是世界增長的重要動力源之一,也為香港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和動能,讓香港社會和經濟攀上更高台階。

數看香港
金融體系具強大韌性
●銀行系統:銀行資本充足率保持高水平,流動性管理穩健,整體資產質素按國際標準衡量依然穩固;
截至去年年底,資本充足率為21.8%(國際標準:8%)、銀行平均流動性覆蓋率178.4%(國際標準:100%)、特定分類貸款佔貸款總額比率1.96%;
銀行存款持續增長,截至今年3月底,本港銀行存款總額接近18萬億港元,同比增長11%。
●股票市場:恒指繼去年升18%,今年年初至今再升逾15%,港股總市值超越41萬億港元。大市今年首4個月每日平均成交額超過2,500億元,按年升144%。今年新股集資額暫逾76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逾7倍,已達去年全年集資總額近90%。
●聯匯制度:運作順暢,外匯儲備超過4,000億美元。
特區政府財政穩健
●財政狀況穩健:有龐大財政儲備(今年3月為約6,540億元)和低水平的政府債務(今年3月時只佔本地生產總值9.5%)。
●回復財政平衡:政府已採取一系列措施,維持財政狀況穩健。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強化財政整合計劃,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逐步把政府賬目回復平衡。
●經營賬目(即政府的日常收入和支出):根據政府中期財政預測,在今個財政年度已經大致平衡(赤字約30億元),並從下一財政年度(2026/27年度)起恢復盈餘(280億元)。
●非經營賬目:主要涉及基本工程開支,如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政府會靈活善用市場資源,包括公私營合作、擴大發債規模等,以加快相關項目的推展。即便如此,非經營賬目的赤字水平亦將由2026/27財政年度開始逐步下降。
●政府綜合賬目:將會在2028/29財政年度恢復盈餘,而未來5年財政儲備將維持在約5,000多億元水平。
經濟穩定發展
●香港經濟:在今年首季穩健增長(+3.1%)。儘管關稅戰持續影響全球經濟,但隨着國際貿易摩擦近期稍為緩和,外圍環境的不利因素和不確定性會略為減輕。
●招商引資:更多的海內外企業正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研發中心和區域辦事處。去年,外地駐港公司數目增加約10%至接近10,000家,創歷史新高。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與投資推廣署在招商引資方面亦取得不錯成績。
●內地經濟發展對港支持:內地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經濟穩中有進,亦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政策工具應對和化解各種風險挑戰;內地繼續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具有廣闊的增長潛力,許多商界領袖均表示,內地依然是他們優先發展的市場;內地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強大後盾。
資料來源:特區政府發言人、財政司、金管局
學者解構:中國經濟及特區財政勝預期
(記者 莊程敏)近日穆迪、標普及惠譽三家評級機構一致給予香港「穩定」的評級展望,其中穆迪更是由「負面」上調為「穩定」。有學者昨日指出,相關情況反映香港在全球經濟和金融不確定性增加之際,具備穩定前景的韌性。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析,穆迪此次上調香港的評級展望,反映出兩個主要的因素:第一,大家對中國經濟韌性的信心仍在。即使面對貿易戰等挑戰,經濟及資產仍能維持較高的增長,以及出口表現仍然令人信心滿滿;第二,對香港財政狀況的看法較為客觀。參考政府最新公布的財務狀況臨時數字,2024至2025年綜合赤字為803億元,較修訂預算(872億元赤字)減少69億元,其中收入比預測增加1%,主要受惠印花稅及薪俸稅收入高過預期。他認為儘管香港仍有財政赤字,但3月情況的改善較預期為佳,主因當月股市較為活躍。
內地經濟回暖支持香港評級
莊太量續指,評級機構數年前已將香港的評級與中國的經濟狀況掛鈎,當中國經濟出現下行或任何不利消息,香港的評級或展望也會跟着同步變動,因此內地經濟回暖對香港評級有強大支持。同時,去年外匯基金錄得2,190億港元投資收益,也大為增加香港財政狀況的穩健性, 以政府的償債能力來評價則更加穩固。因此,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回穩定。
事實上,三大評級機構對香港發債的評級,對融資成本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評級較好,融資成本就會大幅降低。莊太量指, 就香港而言,這幾年經濟經歷一些波動,但經過調整與努力,已步入正軌。從國際金融中心指數來看,香港最近以760分蟬聯全球第三,比排第二位的倫敦僅少2分。
真實數據顯港經濟重上正軌
莊太量強調,像穆迪這些百年老店級別的評級機構,其實一定會維持其公平性,因為它們必須獲得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權威支持,才能擁有信譽。「這帶來一個啟示,無論持何種立場,人們在看待經濟時,應該以數據為依據。不要只看街頭的商店數量或是某些意見領袖的意見,因為經濟的真實狀況是要依靠數據來判斷的。」
此外,這次反映國際評級機構對香港的評價也是正面的,從財務狀況來看,香港的還款能力比美國更健康。儘管美國不斷印鈔,試圖應付巨大的赤字,但其負債比例卻仍在持續擴大。「如果美國不是一個大國,且這樣運作下去,其信用評級早就應該更低了。」
穆迪在本月16日將美國主權評級從「Aaa」下調一級至「Aa1」,評級展望由「負面」調升至「穩定」。穆迪預計到2035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負擔將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