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香港勞動人口持續老化,如何進一步釋放潛在勞動力一直屬重要議題。「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昨日公布的30項措施,亦涉及如何釋放「銀色生產動力」。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昨日表示,由於長者未必能承擔長時間工作而傾向於「短炒」工作,僱員再培訓局會根據工作組的方針,推出3項進一步推動「後50」人士接受培訓和就業的措施,包括針對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推出更多為「後50」人士專設的就業掛鈎新課程,飲食業和兒童住宿照顧服務行業的相關課程今年第二季推出。此外,勞工處會於今年舉辦60場特別適合中高齡人士的招聘會,場數為去年的兩倍。
何啟明續說,勞工處於去年7月推出為期3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反應十分理想,截至上月30日已錄得逾4萬名參加者及1.8萬宗就業個案,其中60歲或以上的參加人數及就業個案數目佔總數的25%。勞工處會密切監察情況,並於明年第一季對再就業計劃進行中期檢討,並一併檢討中高齡就業計劃,以期探討進一步鼓勵60歲或以上人士就業的優化措施。
除了就業,長者理財及退休規劃同樣重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的措施重點為理財、退休規劃宣傳及針對性防騙策略。理財教育方面,法律業界會加強推廣「平安三寶」;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亦會加強推廣「HKMC退休3寶」(即安老按揭計劃、保單逆按計劃及香港年金計劃)。
跨境養老保險產品方面,他指保險業監管局正與一家內地大型保險集團洽談合作,鼓勵其落戶香港。
另外,金管局會聯同銀行業界制定《長者友善銀行服務指引》並加強銀行防騙措施,包括新設「智安存」及「預設不開通網上銀行」功能,限制高風險交易;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亦會於全年舉辦約100項加強長者金融防騙教育的活動
倡推適老路線 促進「銀髮旅遊」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及鄧家彪建議,旅遊路線加入適老設計以促進 「銀髮旅遊」;加強推廣智慧樂齡科技;以及於強積金加入保證回報計劃等建議,同時促請特區政府研究立法禁止年齡歧視,以消除長者就業障礙。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建議政府在推出針對銀齡人士的培訓措施時,可考慮改造勞工處就業中心成支援長者就業點作配合,並以招聘車形式,深入長者社區,宣講適合長者的培訓課程及就業配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