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潮州、揭陽,這三座粵東城市,長期以來在地理上接壤、人文上同宗、經濟上有往來,但由於區劃分割、行政壁壘和競爭關係的存在,關係總是呈現「這麼近、那麼遠」的微妙。如今,隨着「汕潮揭都市圈」這一概念的登場,三市主政者近日第一次以汕潮揭都市圈聯席會議的名義坐到了一起。

與人們想像中潮汕「膠己人」會面相聚的熱絡氛圍不同,會議主桌的三位書記、市長並非土生土長的潮汕人,現場「潮汕話」不多,但「彼此熟悉」卻貫穿全場。揭陽市委書記曾風保曾擔任汕頭市市長,而潮州、揭陽的市領導,也不乏在兄弟城市間輪崗的經歷。大家彼此都知根知底,合作起來更得心應手。

資源人口產業制度全面協作

這正是這場會議值得關注的地方。大家其實並不是靠「家鄉情懷」聚集在一起的,而是衝着更為理性務實的「都市圈」建設目標而聚首一堂。都市圈的建設,並不是簡單的拼盤式合併,而是對資源、人口、產業和制度的一次全面系統協作。「整場會議開得十分務實高效。」據參會人員透露,三市人社、文旅、交通、生態、衞健、醫保、應急、政數等局處負責人悉數出席,聯席機制、專項小組、會商制度等一項項機制安排亦按部就班地落地。

就在《行動方案》出台後不久,三地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聯合發布「汕潮揭」政務服務跨域通辦線上、線下事項清單,根據清單,此次共有453項事項實現汕潮揭三市跨域通辦,切實解決三市企業和市民異地辦事「往返跑」問題。如今,三地市民已經可以實現「進一扇門,辦三地事」。

從《行動方案》看,汕潮揭都市圈未來將橫向建立「輪值制」的聯席會議機制,縱向設專項工作小組,構建「月月商、季度協調」的機制,可以預見,三市的主政者將更頻繁相聚,面對面談協同、談共享、談流動,未來成果值得外界期待。

●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