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葉浩源)由特區政府及貿發局主辦的第五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昨日起一連兩天舉行,今屆論壇以「全球協作 共創未來」為主題,匯聚超過8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領袖與專家,共同探討行業未來發展方向與合作機遇,包括醫療科技、銀髮健康、醫健體系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獲國家有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已在河套正式營運,特區政府將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健康科技,將香港建設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高峰論壇為昨日開幕的「國際醫療健康周」重點活動。李家超致開幕辭時表示,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區域領先健康創新中心的關鍵地位,在國家支持下,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中充分體現當中的聯繫,整合港深兩個城市的優勢,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已在河套香港園區正式營運,與本港兩大醫學院進行臨床試驗合作。
李家超說,香港一直致力建立國際認可的藥物及醫療器械註冊機構,現已實施「1+」審批機制至新藥、疫苗和先進療法製品註冊,允許獲得監管機構註冊認可和本地臨床數據支持的藥物在港註冊,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香港將會投入大量資源,支持本港的科研工作,發展健康科技。
李家超又提到,當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如同傳染病一樣席捲全球,應謹記一個根本事實,即貿易只能在開放透明的環境茁壯成長。
他表示,人體是依靠體內各系統和諧協作才能保持健康,同樣地,全球經濟也只能在充滿互信協作和奉行多邊主義的生態系統下,才可繁榮發展。貿易和健康一樣,其韌性始於協作,而非孤立排外。
世衞:論壇主題體現國際合作精神
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視像致辭時表示,論壇主題貼合全球公共衞生正面臨的挑戰,世衞近日通過談判歷時三年半的《大流行協定》,體現全球衞生領域真正的國際合作精神,希望能透過共同努力,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安全、更公平的世界。
論壇首場主題「塑造更公平與可持續的健康體系」的討論環節,由香港大學教研發展基金主席徐立之主持,多名專家圍繞消除醫療差距及發揮學術與產業的協同效應進行討論。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表示:「我們的時代面對非常複雜的健康議題,從爆發大規模的疫病到醫護人力短缺,都需要各方前所未有的合作。」
她又說,「大學是促進全球健康公平的強大催化劑,但沒有任何一間院校或機構能獨自解決系統性挑戰。我們必須透過培育人才、推進轉化研究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加速從科技創新轉化為產生具影響力成果的過程,讓優質醫療保健成為全民的權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