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昨日召開研討大會。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昨日在醫管局研討大會開幕式上致辭。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 醫管局員工等待入場出席研討大會。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港星英醫護稅前月薪比較

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生與護士薪酬水平比許多發達地區高,部分職位的起薪點甚至是英國的兩倍。香港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昨日在醫管局研討大會開幕式上致辭表示,醫管局去年底成立管治及架構改革委員會,將會研究多個領域包括薪酬架構改革,擬引入優勞多得的理念,使薪酬與績效及貢獻更匹配。醫護界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公院醫護的薪酬雖比其他地區高,但工作量也遠高於其他地區;又直言醫護的工作績效標準有別於一般行業,若單純以工作量多寡作為績效標準不合理,希望醫管局多與前線員工協商改革方案及績效標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文禮願

員工薪酬長期是醫管局開支的主要部分。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過往資料,醫管局每年動用近千億元公帑,當中65%是不能削減的員工薪酬。與此同時,香港的醫生和護士的起薪點,與新加坡與英國等發達經濟體相比屬領先水平。

以駐院醫生層級為例,香港醫生的稅前起薪為月薪7.1萬港元,分別是新加坡與英國同級醫生的2.3倍、2.1倍。在註冊護士方面,香港護士的稅前起薪是約3.65萬港元,分別是新加坡與英國的2.1倍以及1.3倍。

冀薪酬與績效貢獻匹配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在昨日醫管局研討大會致辭時表示,醫管局正進行深層次改革,將研究多個領域包括薪酬架構改革,計劃引入優勞多得的理念,使薪酬與績效及貢獻更匹配。他強調會在實際可行的情況下,盡快開展相關研究,其間會保持與管理層和前線員工的溝通。

香港護士總工會會長蘇肖娟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希望醫管局在薪酬架構改革中兼具鼓勵性以及透明度。她表示,由於現時公立醫院護士工作量沉重,每名護士平均需照顧10名病人,任務繁重。同時護理工作需輪班,對家庭生活影響較大,致使不少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後放棄成為正式護士。

她建議新的薪酬架構增加鼓勵性,吸引新人入行並留住有經驗護士。

護士工作量視乎患者病情變化

她又說,護理工作不同於一般行業,因病人病情隨時轉變,績效難以量化,「病人的病情可能在24小時內發生轉變。好轉了護士就做得少,惡化了護士就做得多。如果單純以工作量多寡作為標準來計算的話,顯然不合理。」至於具體細節,她希望醫管局多與前線員工協商改革方案及績效標準。

忙到連洗手間都無時間去

曾在公立醫院工作的家庭醫生李福基指出,現時公院醫生每日面對排山倒海的病人,「朝早要巡房,跟住要做手術,完咗又要睇幾十個門診,忙到連洗手間都無時間去。」他指出,外國的公院醫生工作清閒得多,「我有個在英國公立醫院做的醫生朋友,月薪是香港一半,但每日門診病人數量有限,爆額就截龍,絕對唔會好似香港咁做唔完。」

他指出,香港公院醫生薪酬不能直接與外國醫生比較,要同時考慮兩者的付出與工作環境等因素。他又認為,若醫管局僅從成本效益角度出發推行薪酬改革,或出現離職潮,「醫生也是人,不是機器,若長期工作操勞透支,再高薪都無人想做,轉投自由度更高的私營市場,到頭來公院只會出現青黃不接、斷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