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灣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下稱「創新聯盟」)26日在廣州南沙成立。未來聯盟將聚焦技術攻關、產業聚集和生態構建三大核心任務,致力構建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推動南沙成為灣區人工智能創新引領地、全國AI+產業發展風向標、世界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表示,學校將以聯盟為平台,打造一個集技術攻關、標準共建、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於一體的「AI未來城」。香港電子業商會副會長梁懷章表示,將積極推動香港與灣區內地城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企業,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貢獻「灣區方案」。
今年兩會期間,「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等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還提出要推進「人工智能+ 」行動。憑借政策紅利、全產業鏈配套以及開放的基因,粵港澳大灣區正全力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智庫團隊聘請頂尖學者企業高管
26日下午,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州市南沙區科學技術局聯合主辦的「灣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行。創新聯盟戰略諮詢委員會及專家委員會在會上同時宣布成立,聘請頂尖學者和企業高管,為技術攻堅、生態共建、政策制定提供智庫支持,標誌着「學術+產業」雙輪驅動的智力網絡正式成型。
創新聯盟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與華為聯合港澳及國際知名機構共同發起,匯聚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用金」多方力量,以「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為宗旨,旨在整合國際、港澳及內地科研機構的技術資源,賦能南沙,輻射廣州、廣東乃至全國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南沙成為灣區人工智能創新引領地、全國AI+產業發展風向標、世界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區。
協同港澳面向世界 貢獻「灣區方案」
創新聯盟將聚焦三大核心任務,其中在技術攻關方面,重點突破大模型訓練、智能芯片、具身智能等關鍵領域,強化技術創新策源;產業集聚方面,人工智能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獨角獸企業;生態構建方面推動建設公共算力平台、開放數據集與應用場景庫,構建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
梁懷章作為發起單位代表致辭時表示,香港電子業商會將推動香港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挖掘優質項目與創新資源,為聯盟注入香港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發、芯片設計等前沿領域的創新力量。同時,推動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合作,促進香港的科研優勢與內地的產業優勢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企業,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貢獻「灣區方案」。
算力數據算法予最高千萬元支持
南沙區工信局在大會現場發布了《廣州市南沙區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圍繞算力、數據、算法三大核心要素給予最高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支持,具體涵蓋算力補貼、數據交易獎勵以及大模型研發支持等多項舉措,旨在通過構建「全周期+精準化」扶持體系,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粵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廣州南沙科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廣州南沙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的規模5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基金也在現場完成簽約。該基金將重點投向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製造等硬科技領域。
未來,南沙將鼓勵區內龍頭企業聯動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助力孵化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初創型企業。同時,南沙還將鼓勵行業主管部門開放交通、城管等領域數據資源,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試驗場景,支持運用人工智能在低空經濟、數據跨境流動等領域進行創新性應用,招引一批創新型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