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時主張大規模開採化石能源,不過在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壓力下,美國石油企業普遍削減成本,甚至閒置部分鑽探平台。《金融時報》周日(5月25日)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夥伴(OPEC+)宣布增產,加上關稅戰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及對石油需求。都加劇美國石油行業低迷。更有企業高層警告,美國長達10年的頁岩油繁榮即將結束。

近10年來產能首跌

標普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數據顯示,美國明年石油產量料按年下跌1.1%,跌至每日約1,330萬桶,這將是近10年來除疫情以外,美國化石能源產能首次按年下跌。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上周五收報每桶61.53美元(約482港元),較今年峰值下跌約23%。達拉斯聯邦儲蓄銀行季度能源調查估算,美國石油生產上的收支平衡油價至少為每桶65美元(約509港元)。

報道指出,特朗普就任後迅速簽署行政命令,承諾要確保美國的能源主導地位。不過伴隨油價下跌,美國石油企業對前景並不樂觀。加上特朗普政府曾聲稱,如果油價跌至每桶約50美元(約392港元),將有利於抑制美國的通脹,部分美企將其視作油價還會下跌的訊號,持續削減產能。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推高開採化石能源的成本。多間企業批評稱,石油行業鑽探設備所需的鋼材和鋁材,都遭美政府加徵關稅,單是鑽探平台用於加固鑽井的部分設備,一個季度內便漲價10%。

美國化石能源生產商Pioneer前行政總裁謝菲爾德指出,主要石油生產國沙特阿拉伯日前決定增產,直接威脅到美國油企的全球市場份額,「沙特正設法奪回市場份額,未來5年可能實現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