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廣東人叫的「茶瓜」,北方人叫「脆瓜」「醬瓜」,是用糖、醋、鹽等醬料醃製而成的鹹甜脆爽食品;所用的瓜一般是小黃瓜、白瓜。中國人喜用「茶瓜」送粥或飯。由於「茶瓜」性質平和,也適合須戒口或沒胃口的病人用來「送飯/下飯」,廣東人就創作了以下的歇後語:
茶瓜送飯——好人有限
或連說成「茶瓜送飯,好人有限」。
一般人以為「好人」只是指那種品性端正、善良的人,其實也指健康的人;無怪可把生病的人說成「唔好人」。那麼我們也可把健康不太理想的人說成「好人有限」。此短語原來有雙重意義,另一個意思是用來質疑某人的品格;亦即同一句話「可言此,也言彼」。如是者,說某人「茶瓜送飯,好人有限」也可暗喻他為人好極也有個限度,多不是個好人。
示例:
我同雷老二一齊做咗幾十年嘢,佢正一「茶瓜送飯,好人有限」;合作搞生意,諗過先好!
以下是5家AI的相關輸出(隨後是評價):
AI甲
「茶瓜送飯,好人有限」原本指身體虛弱或者抱恙嘅人,因為茶瓜性質平和,適合病人食用,所以「茶瓜送飯」就係指用茶瓜配飯畀病人食,幫助佢哋恢復體力。「好人有限」嘅「好人」原本指病人,唔係指品行好嘅人。但呢句俗語喺流傳過程中,意思有變質,變成帶有負面嘅用法,形容某人唔係好人(品格唔好),即「好人有限」變成「好人少」,暗示壞人多。
【輸出主要依據某香港知名中文網頁。「茶瓜」味帶甜、帶鹹、帶酸,怎會清淡?「好人」指健康的人,「好人有限」就是指病人;文中說:「『好人有限』中『好人』原係病人,非指品行好的人。」邏輯何在?該俗語在流傳的過程中意思變了質——變成帶負面的用法——形容某人品格不好。這實情非關變質,而是「好人」有雙重意義,故可作意思轉移;所依據的網頁竟然看不出來!「好人有限」非指好人少(暗喻壞人多),此誤點是由它自己演繹的。】
AI乙
「茶瓜送飯,好人有限」用來形容人情冷暖嘅現象,可理解為:唔好成日靠人哋招呼,因為「好人有限」,唔係個個都會對你好。
【此家AI把「茶瓜送飯」「好人有限」分別誤解為「以低廉食品請客是人情冷暖的表現」和「好人不多,不是人人會對你好的」。】
AI丙
「茶瓜送飯」指用簡單嘅茶水同瓜果(或者廉價食物)代替豐富嘅飯菜招待客人,暗喻招待得唔夠誠意或寒酸。「好人有限」就話真正慷慨、好客或者有心嘅人唔多見。「茶瓜送飯,好人有限」帶有啲諷刺同現實嘅味道。
【誤把「茶瓜」作茶水和瓜果,表示語料庫中的詞彙不足。其他的錯誤理解與AI乙一致。】
AI丁
舊時人們生病時會用性質平和的茶瓜下飯。身體虛弱的人吃茶瓜送飯,氣色自然不好,所以「茶瓜送飯」理解為身體不好,後又引申為品行不好。在日常交流中,如看到一個人行為不端或表現出不好的品行時,就會用「茶瓜送飯,好人有限」來調侃或提醒某人。
【這家AI也依據了AI甲所參考的網頁。需要「茶瓜送飯」是因身體抱恙,而不是把它理解為身體不好以及引申為不好人。結論屬正確,可沒交代如何演化至「好人有限」的過程。】
AI戊
「好人有限」直譯為「好人的數量有限」,但實際暗指「這樣的人未必真是好人」。長期以茶瓜配飯,反映生活貧困或過度節儉。若某人刻意表現得過於寒酸,可能被懷疑是「扮窮」以掩蓋吝嗇。「茶瓜」高鹽且缺乏營養,長期食用可能影響健康;引申:若自身健康都不顧,其品德也可能「有限」,同時諧音「有鹹」,呼應茶瓜的「鹹味」;此雙關強化了「表面節儉實則有問題」的諷刺。
【「有限」非指數量而是指人的好品格所達的程度。「茶瓜送飯」與貧困、過度節儉或裝窮無關,只與身體不好有關。把「不顧健康」說成「品德有限」屬過度引申;看不出「有鹹」是「有限」的諧音。所提的「引申」與「諧音」並非雙關;說成此雙關強化了什麼什麼,教人不解。】
就是次幾家AI在「深度思考」與「網絡搜尋」上的實力對決,或許大家會覺得透過依據網絡搜尋的兩家AI所得的輸出比用深度思考的其餘幾家所得的較為可取。須知道,憑藉網上資料,輸出的準確性很大程度取決於所載內容的精確性;換言之,取用背負着一定風險。未知是否因政策關係而盡量不作網絡搜尋,自建推理邏輯的AI往往交出不大靠譜的輸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