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近周香港藝術界畫壇非常熱鬧,有兩大畫展「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雪泥鴻爪——徐悲鴻與師友互動原作遺珍及版畫藝術展」先後開幕,讓學畫愛畫之人很興奮,是個為自己補充「養分」的好時機,作為市民是欣賞藝術、長知識的時候。再以高一個層次的視角來講,是一個提升愛國主義的教育和提高文化自信的教育。因為在兩個畫展中除了看到名家大師的創作技巧外,你還看到在民族顛沛、家國飄搖之時中國知識分子既有才華也有風骨,讓人萬分敬佩。

徐悲鴻大師的畫作以獨特的藝術語言、人文情懷,表達中華民族反法西斯侵略的決心,激勵了廣大民眾。他在抗戰期間奔走於世界各地,義賣畫作,並將所得全數捐贈給受災地區。在很多重要的歷史節點,都對國家有所作為,引進了西方藝術的創作方法和藝術理念,推廣中西方技法的結合,繪畫風格直接影響了中國美育的發展。

而「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更加厲害,展示一百多年間廣東美術的重要成就,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等嶺南名家百餘件經典作品讓人大開眼界,專業的畫家都紛紛去「朝聖」,正在習畫中的也把握機會,鄭文雅就告知此次畫展在藝術圈內早已享負盛名,很值得睇,畫展對香港來說是「福氣」,市民無須遠行可近距離接觸到高水準的藝術佳作,有助提升藝術鑒賞水平。她剛剛做了白內障手術,冒着風險都去看這個展覽,醫生忠告她出街必須戴着眼鏡和口罩,於是她做「蒙面俠」去會展睇展覽。

去看展覽前可先溫書幫助提升欣賞水平。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畫壇中有很多流派,以柳浪畫派、太行畫派、關東畫派、大千畫派、上海畫派、嶺南畫派、京津畫派、新金陵畫派、巴蜀畫派、長安畫派為人認可。嶺南畫派是二十世紀初崛起的,當時正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的中國,嶺南畫派的創始人為「二高一陳」,即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 這「嶺南三傑」都曾留學日本,習日本畫,都是追隨孫中山先生投入國民革命的同盟會會員,陳樹人更曾在孫中山身邊工作,得到信任和倚重。

「嶺南三傑」是真正的革命畫家,畫筆為改革武器,堅持藝術家不能脫離時代和社會現實,反對「師以臨摹教其徒,父以臨摹教其子」,追求變革、創新,通過「藝術救國」喚醒民眾的民族意識。在國畫領域倡導「藝術革命」,提出「折衷中西,融會古今」,主張師法自然,兼容中外,融合中國畫、日本畫,以及西洋畫的技法,創造出色彩鮮艷明亮、暈染勻淨的新鮮風格。嶺南畫家活躍於畫壇,人數眾多,可謂枝葉茂盛,是嶺南文化的重要部分,嶺南畫派開風氣之先走變革之路的傳統都應該世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