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彰顯香港在全球爭端解決領域獨特地位的國際調解院總部將正式落戶香港,選址舊灣仔警署,成為全球首個專門通過調解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法律組織,也是首個設在香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總部。《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將於本周五(5月30日)在香港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屆時將親自出席簽署儀式。「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創院副院長、香港世貿組織研究中心創辦人、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梁美芬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總部落戶香港,是國家賦予香港的重大機遇,也是香港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提升國際影響力,以及加強培養和引進具國際視野調解人才的契機。香港必須抓住這歷史機遇,持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調解之都。

梁美芬表示,自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國家致力推動以調解和仲裁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而調解作為替代爭端解決機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在經濟、文化、宗教及法律制度各異的「一帶一路」國家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共識達成空間。相較於傳統的法律訴訟或仲裁,調解能透過具公信力的第三方促成和解,特別適用於國與國之間的跨境大型商貿或基礎設施投資等爭端。
她形容,國際調解院的建立,其作用類似世界貿易組織(WTO)擬訂多邊貿易的機制法規,旨在為全球經濟提供公平的爭端解決平台,兩者相輔相成。
港中立且兩法系人才濟濟
談到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梁美芬表示,原因包括香港的普通法制度與內地的成文法系形成互補,結合「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使香港成為中立且具國際吸引力的爭端解決地點。
此外,香港擁有熟悉中西法律制度、精通雙語的專業人才,以及發達的經貿文化和國際聯繫。而從2022年國際調解院籌備工作啟動,至今近60個國家參與,包括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顯示全球對此機制的認可,香港將不僅服務於締約國,還有機會吸引更廣泛的國際爭端解決需求。
不過,梁美芬認為,縱使機遇顯而易見,但香港仍要在三方面繼續努力,才能乘勢而上:
建議三方面努力拓展機遇
第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透過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繫,助力國家共建國際經貿規則等。例如,「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在2023年發表「一帶一路」合作與夥伴關係協議範本(Model Rules),透過近60個國家和國際法專家與不同政府一起共同努力,推動不同法律制度的共識,為未來的政府基建投資、商貿等跨國合同等提供重要範本,令國際商貿合作更容易達成共識等。同時,香港擔當好「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透過調解服務促進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尤其是當內地企業的海外投資遇到當地政策變動引發爭端時,香港的中立地位和專業服務可提供理想的解決平台。
第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透過積極推動機制對接、規則銜接、人才連接,讓大灣區內香港的普通法、內地的成文法及澳門的歐洲成文法系形成兼容互補的法律生態,讓區內不同城市強強聯手,各展所長,也讓香港更有力協助整個大灣區的企業「走出去」,包括為其跨境投資提供爭端解決支持等。
第三,培養和引進更多熟悉多種法律體系和國際規則的法律和專業人才。國際調解不僅要求調解員具備法律基礎,還需熟悉國際法、國際商貿規則及不同國家的法律、文化和宗教背景,以及具備國際視野等。正如即使她很熟悉香港的普通法和內地的大陸法系,但要成為調解員,仍需專門修讀相關國際商務調解課程,足見調解對專業要求之高。
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大事記
2022年以來
中國與印尼、巴基斯坦、老撾、柬埔寨、塞爾維亞、白俄羅斯、蘇丹、阿爾及利亞、吉布提等近20個國家簽署或支持《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聯合聲明》。根據《聯合聲明》,籌備辦公室將設於香港特區,預計於2023年起開展及組織相關的國際公約談判及建立國際調解院的籌備工作。
2022年10月21日
外交部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關於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的安排》,明確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落地香港特區的具體事宜。在這方面,《國際組織(特權及豁免權)條例》需要作出相關修訂,使任何關涉國際組織的成立的機構在外交部與香港特區政府之間的安排下的特權及豁免權,得以在香港落實。
2022年12月7日
立法會三讀通過修訂《國際組織(特權及豁免權)條例草案》。
2023年2月16日
國家根據《聯合聲明》授權,牽頭在香港特區成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有關成立儀式在香港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
2023年以來
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根據《聯合聲明》授權,負責組織協調各方開展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談判,並爭取兩三年內完成公約談判並設立國際調解院。
該公約是建立國際調解院的章程性文件,是機構未來發展運作的基礎。公約內容包括總部、成員國、財務、機構特權與豁免、治理架構、決策機制、內設機構、職能分配、受案範圍、調解程序、和解協議效力與執行等。
2024年2月23日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港考察調研期間,考察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並聽取籌備辦公室主任孫勁介紹國際調解院的籌備工作和進展。
2024年10月17日
《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第五屆談判會議在香港圓滿結束。各國代表在會議上完成《公約》談判,並決定於2025年在香港舉辦公約簽署儀式。
2025年5月20日
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將出席5月30日在香港舉行的公約簽署儀式。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近60個國家和聯合國等約20個國際組織將派高級別代表出席。當日下午將舉辦國際調解論壇,圍繞「國家間爭端調解」和「國際投資商事爭端調解」展開研討。
來源:香港文匯報資料庫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
張國鈞料對港有三大好處
香港本周五將舉行「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特區政府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昨日在社文平台發帖表示,這將大為提升香港成為全球調解之都的國際形象,鞏固香港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亦為香港帶來正面的經濟效益,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更多國際會議和展覽在港舉行,並強化香港的國際聯繫網絡,有利香港深化國際交往的工作。

張國鈞表示,國際調解院是首個及唯一一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議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與設於海牙、專門以其他方式解決爭議的聯合國國際法院和常設仲裁法院看齊。國際調解院總部標誌着首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總部落戶香港,將大為提升香港成為「全球調解之都」的國際形象,並為香港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提升,好處包括三大方面:
第一,香港成為「全球調解之都」,有助吸引世界各地人士來港以調解及其他方式解決爭議,加強香港作為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可吸引更多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學術機構進駐,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

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第二,國際調解院的落戶會為香港帶來正面的經濟效益。調解院的成立有助吸引其他海外機構和組織落戶本港,料可為香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如調解員、翻譯員、研究員和行政人員等,並期望調解院的落戶能促進香港的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發展,以及更多國際會議和展覽等相關活動在香港舉行,並促進酒店、餐飲和運輸物流等行業的發展。坐落在灣仔的國際調解院也有機會成為不少海內外遊客在香港旅遊的一個打卡熱點。
第三,國際調解院將強化香港的國際聯繫網絡。由於調解院的成員和參與者來自世界不同地方,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將更高,形成更多元文化社區,更有利香港深化國際交往的工作。調解院亦將促進香港成為國際法律專業人士和學者的聚集地,推動法律實務、研究和國際司法合作的發展,加強香港的國際法律網絡。
張國鈞表示,特區政府早已成立跨部門小組,務求做好簽署儀式當日的相關安排,並指國際調解院總部選址的翻新工程亦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預計最快可於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開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