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到灣仔會展中心「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的現場所見,觀展的人群絡繹不絕。
●張女士與兩個女兒在觀展。
●潘女士的女兒講解作品中使用了哪種繪畫技藝。
●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趙志軍
●不少家長攜同子女一起賞畫。
●就讀小五的張同學表示,本次展覽一睹眾多廣東名師佳作,收穫頗豐。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留言簿摘要。

昨日天氣涼爽,又恰逢周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到灣仔會展中心「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的現場所見,前往觀展的人群絡繹不絕,其中有不少家長領着子女在認真賞畫,他們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子女本身熱愛藝術,本次展出眾多名師佳作激發孩子們對藝術的思考和啟發,亦促進他們對廣東美術歷史的認識。到場觀展的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委員會主席、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趙志軍指出,此次展覽全方位地展示廣東美術百年來的發展進程,並強調香港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發揮好「內聯外通」的橋樑作用,積極與內地藝術文化界交流合作,共同對外講好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的藝術故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在廣東美術的發展進程中,融匯了中西方不同的繪畫技巧,所以造就了如今非常輝煌的廣東現代美術。」趙志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此次觀展令他喜愛的作品非常多,例如黎雄才的《迎客松》給人氣勢磅礴的視覺衝擊,楊之光的《礦山新兵》則是一幅洋溢着時代氣息的作品,作品內容之豐富,風格之多元,反映了廣東美術的深厚底蘊。

盼助內地文藝「走出去」登國際舞台

「香港不僅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發展的中西融合,更能成為內地文化藝術走向國際的重要橋樑。」趙志軍指出,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地域優勢,一直積極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建設發展。他期望,未來香港應該舉辦更多內地各省市的大型文化藝術展覽,發揮好「內聯外通」的橋樑作用,進一步協助內地優秀文化藝術「走出去」,邁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

「我相信青年藝術家們可以在香港這個國際化的大平台上,發揮出他們極大的藝術創作能力。」身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委員會主席,他透露香港藝發局一直關注本地青年藝術家的發展,通過推出「新苗發展資助計劃」等項目支持青年藝術家成長,包括資助他們的藝術創作,參觀國外有名的展覽例如「威尼斯雙年展」的往返費用等。他提到,香港擁有着自由、多元的藝術創作氛圍和藝術發展環境,同時亦積極促進與內地藝術文化界的交流與合作,故相信香港優秀的青年藝術家一定會人才輩出。

冀港藝術家走進祖國河山創傑作

趙志軍在日前曾前往西藏采風寫生,把當地震撼人心的風光記錄成一幅幅畫作,以用作日後創作時的靈感來源和記憶參考。他並期望,有更多香港藝術家可以親身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去感受,只有真實去感受過、體驗過,才能通過藝術描繪出獨屬中國的壯麗景色,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