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營收受損民眾面臨加價 與多地貿易談判陷僵局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4月10日宣布暫緩對部分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天,期限至今已過一半,美國目前正面臨內外交困的境地。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陷入僵局,暫時只與英國達成協議。同時美國經濟備受關稅衝擊,消費者面臨商品加價潮,企業艱苦經營。路透社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受訪經濟學家一致認為,白宮相關政策對美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其中超過55%更認為「造成重大傷害」。
儘管美國4月份通脹升幅相對溫和,但經濟學家預計關稅將在未來數月進一步推高物價。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近日指出,關稅的全部影響尚未蔓延至整體經濟,通脹加劇和滯脹的可能性比人們認為的要大,隨着企業下調利潤預期,以及投資者重新評估美國股票的價值,股市可能下跌約10%。美國進出口銀行前行長霍奇伯格也警告,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對美經濟和消費者造成長期傷害。
各行業加緊囤貨 下調銷售預期
隨着所謂「對等關稅」的90天期限過半,美國各行業正一邊盡可能加緊囤貨,一邊考慮下調今年的營收。美國知名零售商Target第一季收益和收入均低於預期,由於業務受關稅不確定性等因素損害,公司已下調全年銷售預期。事實上,由於成本上漲已超出可負擔範圍,包括Target在內的美國各大零售業巨頭,已紛紛頂着來自白宮的壓力,以各種形式釋放加價信號。最大零售業企業沃爾瑪早前已預告將於本月底加價,知情人士更稱,為降低開支,沃爾瑪已計劃裁員約1,500人。
美國TPW顧問公司創辦人佩洛斯基指出,關稅政策破壞民眾對美政府的信任,雖然採取了暫緩實施等措施,但美國目前關稅水平仍處於歷史高位,並將繼續衝擊美國經濟。瑞銀集團分析師指出,美國政府對進口商品普遍加徵的10%基準關稅,可能不會透過貿易談判而降低,加徵的關稅或導致美經濟增長放緩、推高物價,持續的不確定性或引發進一步市場波動。
財長死撐戰略不確定性是策略
白宮曾多次要求美國社會「耐心配合」其關稅政策,並指貿易夥伴最終將在美國施壓下放棄抵抗。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日表示,在美國與其他國家展開關稅談判之際,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反覆無常是一種手段,「戰略不確定性」是一種談判策略。不過貝森特看似把握十足的表態,英國《金融時報》卻認為這顯示關稅談判已變得十分令人擔憂,與特朗普最近吹噓各國正急於與美談判形成鮮明對比。
多地「手上有牌」 放慢談判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已向美國提出一份修改後的貿易提案,冀推動與美政府的談判,但外界對於能否達成跨大西洋協議仍持懷疑態度,歐盟為此也推動反制措施的準備工作。
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則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重申,在日美貿易談判中,日方不會因時間限制而損害自身利益。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也公開表示,澳洲政府不急於向美國尋求關稅減免。
彭博社指出,儘管各國官員不願公開表示他們的態度變得強硬,但有跡象表明,一些國家已意識到手中的牌比之前認為的多,因此可放慢談判步伐。例如目前在韓國民調領先的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就表示,沒必要急於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