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逾8,000萬殘疾人中,聾人群體接近2,800萬人,手語翻譯持證人員卻不足一萬人。隨着聾人群體對於縮小信息鴻溝以及在文化、體育、教育、休閒等領域的精神需求越來越大,未來需要更多專業化的手語翻譯人才。

新疆聾人足球隊主教練汪勝是新疆省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的一名數學老師,也是校足球隊的主教練。該校是新疆唯一招收聾人學生的12年一貫制學校,200餘名學生中少數民族居多。他提到,今年該校55名畢業生中,升學率接近90%,遠超健全人學校。學生可通過語數外、美術等科目考試升入多所高校,但體育教育領域仍存在專業缺口,僅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北京聯合大學等少數院校開設相關專業。

廣東省手語協會手語翻譯員黃煥如,是本屆殘特奧會聾人足球比賽手語翻譯志願服務團隊負責人。她表示,手語正從「一項技能」向「一門語言」轉變,但當前,手語翻譯職業認證體系尚未完善。2017年舊的手語資格證取消後新證仍未推出,企業招聘意願低,僅少數工廠為聾人員工配備翻譯。

人才缺口大 服務體系待完善

以廣州為例,約有15萬聾人,手語翻譯人才缺口很大,服務體系也有待完善。黃煥如表示,聾人運動員因「信息不對等」需定制化翻譯服務,比如足球術語的手語轉化等,這凸顯了在細分領域培養手語專業人才的重要性。未來,可在聾人學校或高校設立面向體育、醫療、文旅等不同領域的手語選修課,可輔助培養熟悉相關領域專業知識的手語翻譯人才。

黃煥如還建議,以十五運和殘特奧會為契機,政府、企業與機構能協同推進手語人才培養,完善職業認證與就業體系,同時,借助科技手段開發智能翻譯產品,讓聾人群體真正平等地享受社會發展成果。